课件编号16857286

高中语文部编版必修上册2.4 峨日多雪峰之侧 致云雀课件(45张PPT)

日期:2024-06-22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32次 大小:359021214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高中,之侧,PPT,45张,课件,云雀
  • cover
第2课 必修上册 | 第一单元 (2)峨日朵雪峰之侧 致云雀 找出诗歌中的意象,鉴赏意象的含义及作用,把握象征的手法。 1 诵读诗歌,体会其中的情感,感悟昌耀的沧桑情怀和雪莱的理想追求。 2 导入 我们知道,登山是一项勇敢者进行的探险。除了攀爬山壁享受一览无遗的美景之外也充满了挑战甚至生命危险,所以说一座高峰的征服对登山者来说是向自我的挑战,更是向人类生理极限的挑战,它给予人们更多的是精神鼓舞。 那么,今天我们来学习诗人在登峰途中用血与汗雕铸成的一幅幅真实而顽强的生命图画。 活动一 知人论世,阅读铺垫 峨日朵雪峰之侧 昌耀,原名王昌耀,湖南省桃源县人,诗人。 昌耀的诗以张扬生命在深重困境中的亢奋见长,感悟和激情融于凝重、壮美的意象之中,将饱经沧桑的情怀、古老开阔的西部人文背景、博大的生命意识,构成协调的整体。诗人后期的诗作趋向反思静悟,语言略趋平和,有很强的知性张力。 诗歌特色 昌 耀 (1936-2000) 处女作:《人桥》 代表作:《慈航》《划呀,划呀,父亲们!》 《意绪》《哈拉库图》 作品 作者介绍 1957年,昌耀因诗作《林中试笛》被打成右派,此后仅得以一“赎罪者”身份辗转于青海西部荒原从事农垦。1962年昌耀已陷入冷寂和沉闷了,由此,他得以以理智和清醒,观照和揣度个体生命及周围的世界:这便是他的短诗《峨日朵雪峰之侧》产生的外在机缘和直接意图。 了解背景 活动二 初读文本,整体把握 1.借助课下注释和预学任务单中的诵读提示,自由诵读这首诗歌,初步把握诗人的情感。 2.倾听名家诵读,把握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诵读诗歌 诵读诗歌 《峨日朵雪峰之侧》中塑造了怎样的登峰者形象? 答案 登峰者因身体疲惫而打算暂歇,但并未放弃征服新的高度。面对千层掌鞋底被撕裂的危急情况,他临危不惧,脱离险境后,体会到征服自然的成就感,自以为与雄鹰、雪豹这些征服自然的勇者一样,当看到蜘蛛后又对生命有了新的领悟,在大自然面前众生是平等的,个体生命在“默享着这大自然赐予的快慰”时,是没有大小之分的。 初读思考 请在诵读全诗的基础上填出下面结构导图中的空缺部分。 太阳 蜘蛛 坚韧顽强 结构导图 活动一 知人论世,阅读铺垫 致云雀 雪莱,英国著名作家、浪漫主义诗人。其诗感情丰富,激情跌宕,语言优美生动,并富有深刻的象征意义。 雪莱 (1792—1822) 代表作: 《自由颂》《致云雀》《西风颂》 《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 作者介绍 英国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雪莱,在短暂的一生中,以诗文为刀枪,挑战神权,攻击专制,揭露暴政;以诗文为号角,鼓吹民主,呼吁自由,号召“解放全人类”。诗人的一生,满怀对被压迫人民被奴役民族的热爱,不畏强权,追求真理,用诗歌向人间播撒革命的火种。他的名作《致云雀》以壮美的激情、辽阔的境界和浪漫主义直抒胸臆的手法为诗人赢得极高声誉,诗中的云雀即倾注了诗人高贵的灵魂。人格化的云雀,成为诗人自我形象的化身。 了解背景 活动二 初读文本,整体把握 1.借助课下注释和预学任务单中的诵读提示,自由诵读这首诗歌,初步把握诗人的情感。 2.倾听名家诵读,把握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诵读诗歌 诵读诗歌 1.全诗共21节,从写作内容上来看可以划分为几个层次?每个层次主要写了什么? 答案 全诗可划分为四个层次。 第一层(1~2节):总体描写云雀高飞欢唱的特点。 第二层(3~7节):具体描写云雀高飞欢唱的特点,盛赞云雀叫声的美妙动听。 第三层(8~20节):用一连串具体的比喻描写云雀的欢唱带给人们的美好体验,并且解读出云雀歌声美妙的原因在于“鄙弃尘土”。 第四层(第21节):表达诗人的心愿,将学习云雀的欢欣与无畏,给全世界带来欢乐、自由与真理。 初读思考 2.全诗运用最多的修辞手法是什么?有什么效果? 答案 ①比喻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