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6872616

13《荷塘月色》课件(共40张PPT)高教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下册

日期:2025-09-22 科目:语文 类型:课件 查看:90次 大小:500224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模块,基础,语文,中职,高教,PPT
  • cover
(课件网) 荷塘月色 在生活中,我们常常可以发现:被罩,窗帘上印着花,家具上刻上花,衣服上绣上花,看病人送花,病人去世献花等等,可以举出许多,人们为什么喜欢花? 喜欢牡丹,因为她渗透着中华民族的文化,国色天香,被誉为花中之王。 喜欢玫瑰,因为她的美丽带着不容接近的坚刺,象征着纯洁美好的爱情。 喜欢葵花,因为她始终在夏日里绽放出着最真的笑脸,永远追求阳光。 喜欢百合,因为她独具一种矜持含蓄的气质,洁白典雅。 喜欢丁香,因为她结着淡淡的愁怨,似乎了解我满腹的心事,是我的知己。 喜欢兰花,因为她于空谷中幽幽绽放,是花中之君子,淡泊而致远。 喜欢海棠,因为她珍重芳姿,亭亭玉立,婀娜多情, 喜欢梅花,因为她凌寒怒放,梅花香自苦寒来。 喜欢昙花,因为她不与百花争艳,于静默夜中独自开放,美得惊艳又特立独行。 喜欢雏菊,因为她象征着花中隐逸者,平淡却自有韵味。 喜欢薰衣草,因为她唯美的紫色,馥郁的香气,凝聚在一起,就是一片壮观的花海。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 荷塘月色 朱自清 朱自清简介 朱自清,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祖籍浙江绍兴。 诗人、散文家、学者,又是民主战士、爱国知识分子。 1925年应聘到清华执教,长期担任文学系主任。 毛泽东称他“表现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 1948年贫病中逝世。 散文名篇 《春》、《绿》、《背影》、《威尼斯》、《匆匆》 《荷塘月色》(1927.7)、《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 写作背景 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发动反革命政变,大肆屠杀共产党人,使国家人民陷于水深火热之中。作者既对现实不满,又无法理解这样复杂的斗争形势,做不到投笔从戎,拿起枪来革命,于是“心里颇不宁静”,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忽然想到荷塘去,找一个幽静的环境平息自己心中的不平静。 初读课文解决字词 任务: 1.标注自然段序号 2.解决字词 3. 初步感受文意 生字词: xiè   pì duó wěng mí niǎo nuó 煤屑路 幽僻 踱着 蓊郁 弥望  袅 娜 sè bó qiàn yuàn zhào liǎn jū   羞涩 斑驳 倩影 媛女 棹 敛 裾 fàn zhuì shāo xì hān wǎn 梵婀玲 点缀 树梢 空隙 酣眠 宛然 chǔ 处理(动词) chù 处所(名词) 多音字: 处 hé荷花(名词) hè负荷(动词) 荷 曲 qū曲折 qǔ曲调 mài 脉搏 mò 脉脉含情 脉 薄 báo 很薄(口单) bó 淡薄(书双) bò 薄荷 颤 chàn 颤动 zhàn 打颤 颤栗 音近字:霎shà时 刹chà那 形近字:缀 zhuì (连缀) 辍chuò(笔耕不辍) 字 近春园(朱自清《荷塘月色》原址) 题解 荷塘:指朱自清先生当时任教的北京清华大学清华园里的荷花池,是本文所要描绘的特定处所。 月色:月光。点明了时间,是一个有月亮的夜晚。月色是文章描绘的中心,它是作者心目中向往、追求的和谐宁静的境界。 荷 塘 月 色 文中哪一句话概括出作者当时的心情? “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 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任务: 1.找出表明游踪的词语 2.划出直接表明作者情感变化的句子 3.归纳作者的感情变化过程 家 作者的行踪: 小煤屑路 小煤屑路 观荷塘 赏四周 赏月色 想采莲 出家门 猛一抬头,不觉已是自己的家门了 踱小路 游 踪 家 作者的心情: 小煤屑路 小煤屑路 观荷塘 赏四周 赏月色 想采莲 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 这一片天地好像是我的,我也好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到了另一世界里。 我且受用着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 但热闹是它们的,我什么都没有。 这真是有趣的事情,可惜我们早已无福消受了。 这令我到底惦着江南了。 不静 求静 得静 出静 感情变化过程: 情感 作品结构分析 缘起: (不宁静)第1段:独游荷塘的时间、地点和缘由。 去荷塘:(求宁静)第2段:通往荷塘的小路、树木、月色。 第3段:行在小路时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