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6879418

统编版必修上册8.1《梦游天姥吟留别》课件(共43张PPT)

日期:2024-06-21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33次 大小:1255424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统编,必修,上册,梦游天姥吟留别,课件,43张
  • cover
(课件网) 李 白 解题: “吟”本指吟咏,即作诗。“留别”,是临行前留下这首诗向朋友话别的意思。所以整个题目的意思就是用梦游天姥的诗向朋友话别。梦游是借“别”表明自己的态度与意向。另名《别东鲁诸公》或《梦游天姥山别东鲁诸公》。 本诗是一首七言古诗。 七言古诗简称“七古”。“古诗”又称“古体诗”,是相对于格律严格的“近体诗”而言。“七言”分两种:一种是以七言为基础,杂用四、五、六、九言而构成了形式自由的长短句,长短交错,换韵自由,富于变化,也称为“歌行体”;另一种是每句七字,句式整齐。 本诗属于前一种,即“歌行体”。 文体知识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素有诗仙之称。他广泛地接触现实,认识到朝廷的腐败、官僚贵族的奢侈腐朽,写出不少抨击黑暗现实的诗篇。李白是继屈原之后,我国古代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的作品特点:较多地运用浪漫主义的表现手法,借助非现实的幻想来表现激情。 作者简介 诗 酒 剑 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唐·杜甫《寄李十二白二十韵》 诗 李白斗酒诗百篇, 长安市上酒家眠。 天子呼来不上船, 自称臣是酒中仙。 ———唐·杜甫《饮中八仙歌 》 酒 剑 安得倚天剑,跨海斩长鲸 。 ———唐·李白《临江王节士歌 》 作 品 背 景     李白应召入京,供奉翰林,不到三年,就被排挤离开长安,怀着极度悲愤惆怅的心情离开了京城。 离开长安后,他与杜甫、高适游山东,在兖(Yǎn)州话别,临行作本诗,留赠给友人,借以排解内心的悲愤,表现对理想世界的追求,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对世俗权贵的蔑视。 初读———走进一首诗歌 1、初读诗文,读准字音节,注意节奏。 2、按“梦因”———梦境”———梦醒”把本诗分成三部分。 天姥山 瀛洲   天台山 剡溪 渌水    脚著  殷岩泉 栗深林    澹澹   霹雳 訇然 悸 怳惊起   觉时           字 音 天姥山 mǔ 瀛洲 yíng  天台山 tāi 剡溪 shàn 渌水 lù   脚著 zhuó 殷岩泉yǐn 栗深林 lì   澹澹 dàn  霹雳pī lì 訇然 hōng 悸 jì 恍huǎng惊起 觉时jio             字 音      课 文 朗 读      整体感知 文章脉络 ①梦因——— ②梦境——— ③梦醒——— 开到“对此欲倒东南倾”。 从“我欲因之梦吴越”到“仙之人兮列如麻”。 从“忽魂悸以魄动”到“使我不得开心颜”。 研读———走入诗中 学习第一段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 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 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航海的人谈起瀛洲,大海波涛渺茫确实不易寻求;吴越一带的人谈起天姥山,云霞忽明忽暗(天姥山)有时可以看到。天姥山仿佛连接着天遮断了天空,(它)山势高过五岳,遮蔽了赤城山。天台山虽高一万八千丈,对着这天姥山,(却矮小得)象要向东南方倾倒一样。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 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 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请概括天姥山的特点,思考为何要这么写? 描写天姥山的神奇和高大,表现了无比向往之情,使人油然而生神游天姥之念 --交待入梦之由 神奇 高大 (衬托) (对比、夸张) 意境:清幽宁静 学习第二段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渡镜湖月。湖月照我影, 送我至剡溪。谢公宿外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 我根据越人说的话梦游到吴越,一天夜晚飞渡过明月映照下的镜湖。湖上的月光映照着我的身影,送我到剡溪。诗人谢灵运游天姥山时住宿的地方现在还存在,清澈的溪流水波荡漾,山中的猿猴叫声极为凄清。 月夜飞渡图 感情:愉悦神往 湖月梦景 静美 清幽 思考探究 1、“一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