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6913044

2022-2023学年河南省郑州市金桂中学七年级(下)期中历史试卷(含解析)

日期:2024-06-16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90次 大小:301217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2022-2023,学年,河南省,郑州市,金桂,中学
  • cover
2022-2023学年河南省郑州市金桂中学七年级(下)期中历史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30小题,共60.0分) 1. 2023年4月8日-16日,河南洛阳举办“神都奇幻志”全城剧本杀活动,40个实景剧本项目“串珠成链”,如“唐宫乐宴”邀八方来客,“千灯之约”展太平盛世,引发游客好评。由剧本项目可知,隋唐时期的时代特征是(  ) A. 统一多民族国家建立 B. 民族关系的发展与社会变化 C. 繁荣与开放 D. 早期国家建立 2. 在辽阔的中华大地上,长城从山海关由东向西南延伸,写下“阳刚雄健的一撇”;大运河则从北京由北向南沿海缓缓流淌,写下“阴柔深沉的一捺”;两大人工奇迹组成了中国汉字中一个顶天立地的“人”。伴随着河南省运河段申遗工作的开始,大运河再次引起我们的瞩目,下列关于大运河开通的意义说法最准确的是(  ) A. 大大促进了南北经济的交流和发展 B. 有利于加强对南方的军事统治 C. 加重了人民的负担 D. 导致了隋的灭亡 3. 据《贞观政要》(卷一)记载,唐太宗曾说:“为君之道,必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喂)腹,腹饱而身毙。”下列最能反映唐太宗“先存百姓”治国理念的措施是(  ) A. 发展完善三省六部制 B. 注重文教,编修经籍 C. 励精图治,重用贤能 D. 减轻劳役,减省刑罚 4. 《唐语林》中写道“开元初,上留心理道,革去弊讹(弊端),不六七年,天下大理。河清海晏,物殷俗阜(多)。”对材料理解准确的是(  ) A. “上留心理道”的“上”即皇帝唐太宗 B. “革去弊讹”是指废除科举制 C. “天下大理”的局面被誉为开元之治 D. “河清海晏”指贞观年间政治清明 5. 吐蕃首领松赞干布派使者到唐朝求婚,唐太宗答应把文成公主嫁给他;唐中宗时,金城公主出嫁吐蕃赞普尺带珠丹。以上史实可以表明唐朝时(  ) A. 民族间矛盾已经消除 B. 妇女没有人身自由 C. 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 D. 统治阶级内部团结 6. 如图是某同学在课前所收集的图片,据此判断他要学习的课题是(  ) A. 唐朝经济的繁荣 B. 发达的农业生产 C. 精巧的手工技艺 D. 繁荣的商业贸易 7. “百千家似围棋局,十二街如种菜畦”是诗人白居易对唐都长安城布局的描写。从这一诗句中我们可以提炼的有效信息是(  ) ①长安人口众多 ②长安城内分为市和坊 ③长安街道整齐划一 ④长安是各民族交往的中心 A. ②③ B. ②④ C. ①③ D. ①④ 8. “唐政府在中央设有鸿胪寺,负责接待各国使节和宾客……长安的太学里有为数众多的外国留学生,在唐朝政府机构中也有不少的外国人供职。”这反映了(  ) A. 唐朝完善合理的政治制度 B. 唐政府大力招揽外国人才 C. 唐朝开放包容的对外政策 D. 唐政府十分注重教育发展 9. 由玄奘口述,弟子撰文的《大唐西域记》记述了玄奘游历过的100多个国家的概况,包含疆域、气候山川、风土、人情、语言、宗教、佛寺以及大量的历史传说和神话故事等。这说明了《大唐西域记》(  ) A. 主要记载了佛学经典 B. 是中印友好交往的见证 C. 有利于文明交流的研究 D. 是佛教中国化的史料依据 10. 韦庄在《秦妇吟》中写道:“昔时繁盛皆埋没,举目凄凉无故物。内库烧为锦绣灰,天街踏尽公卿骨。”描写了黄巢起义军攻入长安的景象。这说明黄巢起义(  ) A. 使得唐朝国势由盛转衰 B. 导致唐王朝最终灭亡 C. 给唐朝统治以致命打击 D. 形成了外重内轻的局面 11. 《新唐书 兵志》记载:“大盗既灭,而武夫战卒以功,起行阵列为侯王者,皆除节度使。”反映了唐朝后期的什么现象(  ) A. 朝廷腐败 B. 经济衰退 C. 藩镇割据 D. 国家繁荣 12. 从以下知识卡片的内容中,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内容一:各州设置通判 内容二:设置转运使 内容三:知州三年一换 内容四:收回节度使税收权 A. 宋朝注重发展文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