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6925188

第4课 中国历代变法和改革 知识提纲

日期:2024-06-18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学案 查看:59次 大小:414208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4课,中国,历代,变法,改革,知识
  • cover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4课 中国历代变法和改革 课标要求 素养解读   了解中国历代重要变法和改革,认识改革在推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1.掌握中国历代变法和改革的内容,理解变法和改革的历史条件,培养唯物史观等学科核心素养。2.分析中国历代变法和改革的影响,认识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性。3.从家国情怀的角度,认识改革家坚强不屈的改革意志,增强对社会的历史责任感。 一、中国古代的重要变法和改革 1.秦国商鞅变法 (1)背景:春秋战国是中国历史上的大变革时期。 ①经济上: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使社会生产力得到进一步发展,生产关系处于急剧变动之中。 ②政治上:兼并战争不断,各诸侯国纷纷推行变法,如魏国的李悝、楚国的吴起和秦国的商鞅都主持了变法。 (2)内容:废除井田制,奖励耕织;废除世卿世禄制,奖励军功;实行什伍连坐,建立县制等。 (3)作用:打击了贵族特权,促进了封建政治、经济、军事的发展,使秦国从一个西部边陲弱国一跃成为虎视群雄的政治军事强国,为秦成就统一霸业奠定了基础。 2.北魏孝文帝改革 (1)背景 ①两晋南北朝时期,由西部和北部内迁的游牧民族纷纷建立政权,相互之间征伐不断。 ②淝水之战后,鲜卑族拓跋部建立北魏政权,于439年重新统一北方。 ③在长期的冲突和交往中,民族交融成为历史发展的潮流。 (2)内容 ①前期在冯太后的支持下,实行俸禄制,推行均田制、三长制等。 ②孝文帝亲政后,又采取迁都洛阳、易服装、改汉姓、说汉话、通婚姻等改革措施。 (3)作用:加快了北方各族人民的交融;缓和了民族矛盾,缩小了南北差距,为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3.北宋王安石变法 (1)背景 ①北宋中期,政治腐败,财政困难,各地农民起义不断。 ②北部边境经常受到游牧民族的袭扰。 ③范仲淹主张改革腐败官僚机构的庆历新政失败(宋仁宗)。 ④1069年,宋神宗起用王安石主持变法。 (2)目的:富国强兵。 (3)内容:针对官僚机构、财政制度、军事体制等方面的弊端,制定和推行了一系列变法的政策和措施。 (4)作用:初期取得了显著成效。新法实行五六年后,王安石被罢职,变法措施被废止。 (5)失败原因:变法涉及面广,阻力大;有些措施欠妥当。 4.明朝(万历)张居正改革 (1)背景 ①明朝中后期,政治日益腐败,统治危机不断加深。 ②1572年,明神宗即位,张居正出任内阁首辅。 (2)内容:整肃吏治,加强官吏考核;裁减开支,清丈土地,改革税制。 (3)作用:国家财政收入增加,社会矛盾相对缓和,严重的封建统治危机得到暂时缓解。 (4)结果:张居正死后,除一条鞭法外,其他改革几乎全部废止。 二、中国近代的改革探索 1.1898年戊戌变法 (1)背景 ①鸦片战争后,中国陷入内忧外患的严重局面,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②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极大地震撼了中国社会。 ③以康有为、梁启超等为代表的一批维新志士,宣传维新思想。 ④1898年6月开始,光绪帝颁布一系列变法诏令。 (2)内容: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教育(京师大学堂)等领域实行变法。 (3)作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封建制度。维新派提倡新学,主张兴民权,对封建思想文化进行了抨击,在社会上起到了思想启蒙作用,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 (4)失败原因 ①变法触犯了守旧势力的利益,遭到他们的激烈反对。 ②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废除了大部分变法措施。 (5)教训: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是行不通的。 戊戌变法的意义(1)戊戌变法是一场政治改革运动,维新派以变法图强、救亡图存为目标,表现出强烈的爱国热情。(2)戊戌变法是资产阶级变革社会制度的初步尝试,他们试图实行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发展民族资本主义,这符合历史发展趋势。(3)戊戌变法唤起了人们的近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