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6935508

2024届高考专题复习:文言文体裁分类训练杂记(含解析)

日期:2024-06-23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77次 大小:23721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2024届,高考,专题,复习,文言文,体裁
  • cover
文言文体裁分类训练--杂记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游衡岳记李承箕 今庚申十一月,予自白沙至临蒸,南望诸峰,魂爽飞驰,不旁身矣。与豫章涂公、永丰郑公俱。自是月之晦日,礼神岳祠,栖焉。各更衣,会天宇新霁,人人自觉神形快健。由东北观水帘洞,止寿宁宫。半江曰:“此境隔世,何谢桃源?世短心长。吾不能明,目极心醉而去。”半江,涂公别号也。由西南历诸峰,即上封。冰雪凝树,风撼树如甲马声,冰片随落叶下,大石取而餐之。予曰:“无乃冰齿寒乎?”大石曰:“此所以厉吾肠胃也。”予两肩臂已起粟,大石即解绵袷衣二袭,曰:“借子也。”郑公,别号大石也。上祝融峰,下飞仙桥,上明轩,半江曰:“登高临深,吾亦不能还。”止上封。上封南十里许,为比和洞,有王野人,业箍桶,大石使召来,萎黄须发,单弊荸衣。问之,已独居洞三十余年。又问:“汝何为者?见何境界耶?”曰:“非释非老,不知为善恶,何境界见也?”大石将赠米帛,曰:“夜床鞋脚,公等知乎?”长揖而去。侵晨,踏霜菅,观初日于扶桑台,风冷冷四至,两耳若著针锘。西行由鸡鸣岩马祖庵,庵中有往时大石示从游诸生诗。庵西天柱峰,有僧岩居,食生菜,百结衣如粟穗,见人即膜拜,默默而已。南行数里,予独观南台寺故址,叹曰:“此非僧守澄之蘧庐乎?”南台之南有紫虚阁,问诸道士,悉不省。夫灵源胜迹曾几何时寥寥无闻见于人使复有子廉辈醉卧其间又谁复识之耶为之一长啸少憩文定西廊,候行礼。是夕各止行所。诸所过两公辄留题,予则和之,而歌于山中相乐也,不复磨崖题名。故凡峰峦崖洞,大小奇怪高下之胜,纪载于先民者,悉略之云。 [注]子廉,宋时人。苏轼《率子廉传》:本衡山农夫,愚朴不逊,人谓之“率牛”。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夫灵源胜迹/曾几何时/寥寥无闻见/于人使复有子廉辈醉卧其间/又谁复识之耶/为之一长啸/ B.夫灵源胜迹/曾几何时/寥寥无闻见于人/使复有子廉辈醉卧/其间又谁复识之耶/为之一长啸/ C.夫灵源胜迹/曾几何时/寥寥无闻见于人/使复有子廉辈醉卧其间/又谁复识之耶/为之一长啸/ D.夫灵源胜迹/曾几何时/寥寥无闻见/于人使复有子廉辈醉卧/其间又谁复识之耶/为之一长啸/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晦,古代月相纪日法的一种称谓。农历每月初一为“朔”,农历每月最末一日为“晦”。 B.别号,又叫“号”,有自取的,也有别人取的。如欧阳修自号“六一居士”。 C.“汝何为者”与“仁以为己任”(《〈论语〉十二章》两句的文言句式不同。 D.磨崖,即摩崖,指在山崖上刻的文字、佛像等。古人有游览景物并摩崖题诗的习俗。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同游衡山的二位先生把衡山看作自己心中的世外桃源,冰雪也成了他们磨炼自己的意志的工具。 B.衡山的“王野人”和“岩居僧”都过着朴素甚至贫穷的生活,但他们并未因此自卑而改变现状。 C.本文与《登泰山记》都写了“观日出”的情节,但《登泰山记》中的描写要详细生动得多。 D.作者在南台寺旧址中辨认出守澄和尚的蘧庐,并向紫虚阁的道士提及此地,但他们都说不知道。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各更衣,会天宇新霁,人人自觉神形快健。 (2)予曰:“无乃冰齿寒乎?”大石曰:“此所以厉吾肠胃也。” 5.本文标题为“游衡岳记”,主要“记”了哪些内容?请结合文章内容概括。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子墨子言曰:“譬若欲众其国之善射御之士者,必将富之,贵之,敬之,誉之,然后国之善射御之士,将可得而众也。况又有贤良之士厚乎德行,辩乎言谈,博乎道术者乎,此固国家之珍,而社稷之佐也,亦必且富之,贵之,敬之,誉之,然后国之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