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6935911

华师大版初中科学七年级上册 走近科学 第三课时 同步练习 (解析版)

日期:2025-05-14 科目:科学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76次 大小:97945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科学,华师大,初中,七年级,上册,走近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华师大版初中科学七年级上 走近科学 第三课时 一、单选题 1.用甲乙丙三把刻度尺测量同一物体的长度,分别测得数据为23.20cm、2.32dm、232.0mm,则分度值相同的刻度尺是(  ) A.甲和丙 B.甲和乙 C.乙和丙 D.都不相同 【答案】A 【解析】【分析】测量时,要根据实际需要选择测量工具,并不是测量工具越精密越好,分度值不同的刻度尺测量同一物体的长度,精确的程度不同,所以测量结果不同。长度测量时,读数时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解答】 三组数据23.20cm、2.32dm、232.0mm 先换算成同一单位,就可以比较分度值。 甲23.20cm=232.0mm、 乙2.32dm=232mm、 丙232.0mm=232.0mm 故甲和丙分度值相同。 故选A。 2.以下估测中,最接近实际的是(  ) A.普通教室的高度约为4千米 B.物理课本宽度约为16.9分米 C.中学生课桌高度约为80厘米 D.中学生的身高约为1.6毫米 【答案】C 【解析】【分析】结合生活常识估计回答。 【解答】A、普通教室的高度约为4米,故A说法不接近实际,不符合题意。 B、物理课本宽度约为16.9厘米,故B说法不接近实际,不符合题意。 C、中学生课桌高度约为80厘米,即0.8米,故C说法接近实际,符合题意。 D、中学生的身高约为1.6米,即1600毫米,故D说法不接近实际,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3.下列长度测量中,单位是米的是(  ) A.一位同学的身高是16.5 B.一支新铅笔的长度是0.175 C.一本字典的厚度是0.35 D.一枚硬币的厚度是1.9 【答案】B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我们对常物体长度的估测,根据对日常生活中常物体和长度单位的认识,选出符合题意的选项。 【解答】A、成年人的身高在1.70米左右,中学生的身高接近成年人,在1.65米左右,16.5分米,A错误; B、中学生伸开手掌,大拇指指尖到中指指尖的距离大约20cm,新铜笔的长度略小于20cm,在17.5cm=0.175m左右,B正确; C、中学生大拇指的长度在3.5cm左右,外文字典的厚度与此差不多,在3.5cm左右,C错误; D、一枚硬币的厚度在1.9mm左右,D错误。 故选B 4.测量是一个把待测的量与公认的标准进行比较的过程。下列实验中没有用到这一科学原理的是(  ) A.用温度计测出液体的温度 B.用量筒测出液体的体积 C.用放大镜观察蜗牛的触角 D.用天平测出物体的质量 【答案】C 【解析】【分析】分析各个选项中使用的研究方法即可。 【解答】用温度计测出液体的温度,用量筒测出液体的体积,用天平测出物体的质量,三者都是将待测的量与标准进行比较,从而得到一个测量值,故A、B、D不合题意; 用放大镜观察蜗牛的触角,并没有与一个标准进行比较,不是测量,故C符合题意。 故选C。 5.量筒量取溶液,视线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读数为15毫升;倒出部分液体后,俯视凹液面的最低处,读数为9毫升。则该学生实际倒出的溶液体积(  ) A.小于6毫升 B.大于6毫升 C.等于6毫升 D.无法确定范围 【答案】B 【解析】【分析】使用量筒测量液体的体积,读数时视线要和凹液面最低处相平。仰视读数示数偏小,偏视读数示数偏大。 【解答】量筒量取溶液,视线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读数为15毫升,15毫升读数是正确的值。倒出部分液体后,俯视读数为9毫升,9毫升的读数是一个偏大的数据,实际量筒中的液体是小于9毫升的,根据这两数据可知,该学生倒出液体为15毫升-9毫升=6毫升,由于9毫升是偏大的,量筒中的液体实际小于9毫升,所以该学生实际倒出的溶液体积要大于6毫升。B选项正确。 故答案为:B 二、填空题 6.在下列空格内填上适当的单位或数字。 (1)一瓶农夫山泉矿泉水的容积约为550   ; (2)一个空教室的体积约为2×105   ; (3)一个拳头的宽度约为1   ; (4)0.09米3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