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6939030

2.3《峨日朵雪峰之侧》课件(共21张PPT) 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日期:2024-06-17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56次 大小:663819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2023-2024,必修,语文,高中,统编,学年
  • cover
(课件网) 峨日朵雪峰之侧 昌耀 诗人柏桦曾说:“诗人比诗更复杂、更有魅力、也更重要。诗人的一生是他的诗篇最丰富、最可靠、最有意思的注脚,这个注脚当然要比诗更能让人怀有浓烈的兴味。”作为中国当代文坛上“役期”最长的“右派”诗人之一,昌耀的一生犹如一场恶疾。而他的诗如同徐徐打开一幅色彩斑斓高原油画长卷,沛然而出一种丰富而博大的生命意识。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峨日朵雪峰之侧》,欣赏这部长卷。 学习目标 1.找出诗中的意象,鉴赏意象的含义及作用,把握象征的手法。 2.诵读诗歌,体会其中的情感,感悟诗人的沧桑情怀。 走进作者 昌耀,原名王昌耀,湖南省桃源县人,诗人。1950年4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任宣传队员。同年,响应祖国号召,赴朝鲜参加抗美援朝。期间,推出处女作《人桥》,从此与诗歌艺术结下不解之缘。1953年,在朝鲜战场上负伤后转入河北省荣军学校读书。1954年开始发表诗作。他的诗以张扬生命在深重困境中的亢奋见长,感悟和激情融于凝重、壮美的意象之中,将饱经沧桑的情怀、古老开阔的西部人文背景、博大的生命意识,构成协调的整体。诗人后期的诗作趋向反思静悟,语言略趋平和,有很强的知性张力,形成宏大的诗歌个性。代表作《划呀,划呀,父亲们!》、《慈航》、《意绪》、《哈拉库图》等,绝笔作《一十一枝红玫瑰》。昌耀在中国新诗史上是一座高峰,其历史地位已为人共识。 背景简介 1957年,昌耀因诗作《林中试笛》被打成右派,此后仅得以“赎罪者”身份辗转于青海西部荒原从事农垦,1962年昌耀已陷入冷寂和沉闷了,由此,他得以用理智和清醒,观照和揣度个体生命及周围的世界:这便是他的短诗《峨日朵雪峰之侧》产生的外在机缘和直接意图。 题目解说 “峨日朵”是现在的海北藏族自治州祁连县的峨堡镇的老百姓对“峨堡”一词的口语发音。“峨日朵雪峰”便是峨堡乡境内的祁连山脉中座或者几座小雪峰。它们原本没有自己独立的名字,诗人拿来作为诗中一个如画的远景而已。 层次结构 文章分为两个部分: 1.写了太阳、雪峰、山海、石砾等意象,表现出自然之美; 2.写出了小蜘蛛的出现使作者认识到了众生平等,表达了作者对生命的热爱和对生命力的赞颂。 请诵读本诗,用一个词概括这首诗给你的感觉? 文本探究 如博大、苍凉、浑厚、孤独 文本探究 意象:太阳、滑坡、石砾、雄鹰、雪豹、蜘蛛。 诗中写了哪些意象? 文本探究 心象(情)+物象(美)=诗。 落日的动势和石砾滑坡的动势都是下坠的,而“我”作为攀登者的动势却正好相反,努力向上;那一片“引力无穷的山海”也在竭力使我下坠。由此可见,日落和滑坡等意象是用来表现贴身绝壁的登山勇士的生命体验的。 “雄鹰”“雪豹”的形象是作者理想中的精神、意志和心灵的象征,代表着一种真正强大、雄壮和坚韧。“蜘蛛”则是作者现实状态的写照,是他“囚徒”身份的一种反映。 为什么要描绘这些意象? 文本探究 这是个判断句,暗示了“我”身后已经陆续征服了从前的那些高度,暗示了“我”的目标与“我”的努力之间的差距,暗示了某种“先喘口气”的决定。 “这是我此刻仅能征服的高度了。”请分析鉴赏这句诗的内容与表达技巧。 文本探究 诗人认为,眼前的景物仿佛是一切艰辛的一种报偿,“我”吃惊地看到一派壮丽的雪峰落日景象,一个宛转重叠绵密奇崛的长句,写那太阳彷徨久之终于突然向一片山海跃入。还未见过有人把落日的张力和动势如此精炼地组织在一个句子之中。长句极易写得或累赘或松散或拖沓,而这里意象的密度却显示了诗人锤炼的功力。 诗人为什么惊异于“太阳正决然跃入一片引力无穷的山海”? 文本探究 在辉煌的视觉形象之上,诗人又叠加上一个宏大的听觉形象,滑坡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