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6947224

16.2《登泰山记》同步练习(含答案)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日期:2024-06-16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12次 大小:35110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16.2,2023-2024,必修,语文,高中,统编
  • cover
登泰山记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  当:处在。 B.越长城之限 限:界限。 C.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居:停留。 D.亭东自足下皆云漫 漫:随意。 2.下列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 A.四十五里,道皆砌石为磴 B.道少半,越中岭 C.古时登山,循东谷入,道有天门 D.是日观道中石刻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自京师乘风雪  乘:这里是“冒”的意思。 极天云一线异色 极天:天边。 B.道皆砌石为磴 磴:石阶。 绛皓驳色 驳:杂。 C.望晚日照城郭 望:朝向。 余始循以入 循:顺着。 D.苍山负雪 负:背。 多松,生石罅 石罅:石缝。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①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    当:在。 ②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 以:在。 ③稍见云中白若樗蒱数十立者 稍:稍微。 ④世皆谓之天门云 云:助词,无实义。 ⑤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 及:到,前往。 ⑥磴几不可登 几:几乎。 A.①④⑥  B.②③⑤  C.①③⑤  D.②⑤⑥ 5.下列对文中出现的文化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乾隆,是清朝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的年号,前后共六十年,而“清高宗”则是爱新觉罗·弘历的庙号。 B.丁未,干支之一,干支是天干和地支的总称。干支纪年法是中国古代最常见的一种纪年法。 C.京师,是古代京城的通称,现代则称为首都,文中指的是北京;“京”“师”单用,旧时均可指国都。 D.知府,也称太守,是中国古代的地方职官名,州郡最高行政长官。知府,掌一府之政令,总领各属县。 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姚鼐在《登泰山记》中描述结冰后的山道,异常难行的语句是“          ,         ———。 (2)姚鼐登上泰山极顶,极目眺望,看到负雪的苍山和山腰中的云雾,分别用比喻描述的语句是“          ,         ———和“         ———。 (3)在《登泰山记》中,作者描写在山顶看海上日出的异常壮观之景的语句是“      ,          ,         ———。 (4)在《登泰山记》中,姚鼐不仅写了日出之景,还写了日观峰以西山峰的色彩,说:“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          ,          。”给人以明暗交织、色彩驳杂、高低参差之美。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1题。 (甲) 明皇封禅泰山,张说为封禅使。说女婿郑镒,本九品官,旧例封禅后,自三公以下皆迁转一级,惟郑镒因说骤迁五品,兼赐绯服。因大脯①次,玄宗见镒官位腾跃,怪而问之,镒无词以对。黄幡绰曰:“此乃泰山之力也。” (节选自段成式《酉阳杂俎》) (乙) 同治四年,福成参督师侯相曾公②幕府事于徐州。明年移驻济宁以巡阅河防纡道泰安观形势遂登泰山余与李榕皆从四月既望乘山轿出郡北门三里入山盘曲上跻,将四十里,经名迹尤著者十数,皆纵览徘徊始去。越南天门,折而东行。又北上为岱顶,即天柱峰也。山之大势,桐城姚姬传先生尝记之。凡今登山,皆姚先生所循道也,僻不当道者俱不往。 方余未至南天门时,级道陡耸,巍矗天半。俯视则一线危磴,窈深莫测,目眩神骇,趑趄却顾。屏息释虑,鼓勇复前。俄登天门,道忽坦夷,异境顿辟,睹所未见,方自幸向之不遽止也。乃趋岱顶,极目四眺。诸峰起伏环列,相背相倚,若拱若蹲。汶水东来,蜿蜒似带。遥睇穹碧,渺若无外。俯视云烟,瞬息变灭。是夕宿碧霞宫。四更后,趋岱顶东之日观峰,候日出。风雨骤至,寒甚,良久雨止。极东红光一缕,横亘凝云之下。俄而璀璨耀目,日轮晃漾,若自地面涌出。体不甚圆,色正赤,可逼视。其上明霞五色,如数百匹锦。顾视女墙,日景甚微,忽又不见。侯相以阴雨竟夕,未观日出,笑曰:“君等识之,天下事未阅历者,不可以臆测;稍艰难者,不可以中阻也。”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