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7006050

6.4 协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课件(共35张PPT)

日期:2024-06-17 科目:生物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89次 大小:7398106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协同,进化,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 cover
(课件网) LOGO 第4节 协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问题探讨 达尔文由储存着花蜜的细长兰花花距 一定存在具有同样细长口器的昆虫,可以吸到花蜜。 推测 1.达尔文作出上述推测的理由是什么? 2.如果后来未发现这样的蛾类昆虫,是否说明达尔文的推测是错误的? 兰花的生殖离不开传粉昆虫。如果没有与这种兰花结构相适应的传粉昆虫,这种兰花就难以完成传粉受精,这个物种也就不存在了。 如果后来未发现这样的蛾类昆虫,达尔文的推测就仅仅是一种猜测,不能被证实。当然,未发现这样的蛾类昆虫,不等于这样的昆虫一定不存在,因此并不能说明达尔文的推测一定是错误的。 在自然界,一种植物专门由一种昆虫传粉的情形并不少见。想一想,昆虫传粉的专门化对植物繁衍后代有什么意义?虫媒花的进化与传粉昆虫的进化有怎样的关系? 一、协同进化 自然选择有利于羚羊种群中肌肉发达、动作敏捷的个体,也有利于猎豹种群中跑得快的个体。这两个物种的进化过程宛如一场漫长的“军备竞赛”。 实际上,捕食者所吃掉的大多是捕食者中年老、病弱或年幼的个体,客观上起到了促进种群发展的作用。 猎豹追捕羚羊 收割理论: 美国生态学家斯坦利提出:捕食者往往捕食个体数量多的物种,这样就会避免出现一种或少数几种生物再生态系统中占绝对优势的局面,为其他物种的形成腾出空间。 捕食者的存在有利于增加物种多样性。 捕食者在进化中的作用 一、协同进化 协同进化 不同物种之间 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 捕食, 收割理论 大气成分与生物的进化 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 一、协同进化 1.不同物种之间的协同进化 种间斗争 丛林狼捕食老弱兔子,客观上促进了物种的发展 种间互助 长舌蝠取食长筒花的花蜜,同时为长筒花传粉 一、协同进化 2 捕食者的存在是不是对被捕食者有害无益呢? 捕食者所捕食的大多是被捕食者中年老、病弱或年幼的个体,客观上起到促进种群发展的作用。 “精明的捕食者”策略: 捕食者一般不能将所有的猎物吃掉, 否则自己也无法生存。 一、协同进化 捕食者是不是就可以高枕无忧呢? 一般来说,只有动作敏捷、跑得快的捕食者个体才能获得食物,从而生存下来,繁殖后代。因此,羚羊对捕食者种群的进化也起到了促进作用。 在自然界,捕食者和被捕食者都面临生存压力。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它们也相互选择,协同进化。 生物不是孤立进化而是协同进化的。 地球上的原始大气中是没有氧气的,因此,最早出现的生物都是厌氧(进行无氧呼吸)的;最早的光合生物的出现,使得原始大气中有了氧气,这就为好氧生物的出现创造了前提条件。 原始地球 2.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协同进化 协同进化有利于物种多样性的形成。那么,生物多样性的形成过程是怎么样的呢? 46亿年前 地球形成 30多亿年前 生命的起源 5.4亿年前 前寒武纪 寒武纪 2.45亿年前 6600万年前 古生代 中生代 新生代 通过漫长的协同进化过程,地球上不仅出现了千姿百态的物种,丰富多彩的基因库,而且形成了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 35亿年前 出现古细菌 最早的生物化石 之后的20亿年 海洋中有少量的蓝藻和细菌 两极生态系统(只有生产者和分解者) 海洋中出现真核生物 出现有性生殖,进化速度明显加快 5.4~5亿年前 寒武纪大爆发:海洋中无脊椎动物物种大爆发 生态系统的第三极—消费者出现,对植物的进化产生了重要影响 1.生物多样性的形成过程 二、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扮演了生产者中的主角,鸟类、哺乳类等成为地球上占优势的动物类群 逐渐形成了复杂多样的陆地生态系统 植物登陆(主要是蕨类)随后出现了原始的两栖类 改变了陆地环境 4亿年前 之后: 低等→高等 3 水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