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7021608

第2课 古代两河流域 课件

日期:2024-06-16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43次 大小:14623673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2课,古代,两河流域,课件
  • cover
(课件网) 新课导入 古巴比伦王颁布了汉谟拉比法典,刻在黑色的玄武岩,距今已经三千七百多年 你在橱窗前,凝视碑文的字眼,我却在旁静静欣赏你那张我深爱的脸 祭司、神殿、征战、弓箭,是谁的从前,喜欢在人潮中你只属于我的那画面 经过苏美女神身边,我以女神之名许愿,思念像底格里斯河般的蔓延 当古文明只剩下难解的预言,传说就成了永垂不朽的诗篇 我给你的爱写在西元前,深埋在美索不达米亚平原 几十个世纪后出土发现,泥板上的字迹依然清晰可见 我给你的爱写在西元前,深埋在美索不达米亚平原 用楔形文字刻下了永远,那已风化千年的誓言,一切又重演 《 爱在西元前》———周杰伦 课前音乐欣赏 第一单元 古代亚非文明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1.结合地图知道两河流域所处的地理位置及其疆域,运用时间轴了解两河流域文明发展历程,培养时空观念核心素养。 2.通过阅读课本内容及材料,认识《汉谟拉比法典》的内容及地位,对其客观评价,培养历史解释,史料实证和唯物史观。 3.通过了解两河流域文明,认识两河流域文明是人类灿烂文明遗产之一。 学习目标 本课重点 一、古代两河流域文明 1、文明的起源———地理位置 两河 指西亚的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 古代两河流域 两河流域 又称“美索不达米亚”,意思是两河之间的地方,大体上是以今天伊拉克首都巴格达为中心的狭长地带。 两河带来的泥沙在下游不断淤积,形成了辽阔的平原,把干旱贫瘠的地区变成了西亚唯一的沃土肥田,《圣经》中的“伊甸园”即在此。 一、古代两河流域文明 1、文明的起源———地理位置 希罗多德说,在美索不达米亚,小麦的收成是播下种子的200倍。普林尼说,一年可收获两次小麦,此后还可以长出优质的饲料,棕榈树繁茂,水果种类众多;至于建筑材料,美索不达米亚有一种可以制成砖的粘土。 ———H·G·韦尔斯《世界史纲》 思考:两河流域地区城市分布有什么特点?为什么? 两河流域的地理位置如何,这样的地理位置会带来哪些影响? 分布在大河流域;地势平坦开阔、灌溉水源丰富,有利于农耕文明的产生和发展。 位于三洲交界处,地理环境开放,易受外部入侵,民族更替与王朝更迭频繁 一、古代两河流域文明 2、古代两河流域文明的发展历程 两河流域南部逐渐产生了一些以城市为中心的小国 初步统一 古巴比伦 王国 汉谟拉比 约公元前3500年 约公元前24世纪 公元前18世纪 兴起 强盛 统一   两河流域无天然屏障,许多古代民族相继在此登台亮相,演出一部弱肉强食的战争史。 灭亡 古巴比伦王国被外族灭亡 新巴比伦王国被波斯帝国 消灭 约公元前1595年 公元前539年 一、古代两河流域文明 3、古代两河流域文明的代表成就 苏美尔人通常用削成尖头的芦秆或木棒做笔,在未干的软泥版上压刻出符号。这些符号的线条由粗到细,很像木楔,所以这种文字被称为“楔形文字”。 楔形文字 书写材料 笔:削成尖头的芦杆或木棒 纸:未干的软泥版 一、古代两河流域文明 3、古代两河流域文明的代表成就 阴历 两河流域居民以月的圆缺,周而复始为一个月。一年分12个月,其中有6个月各为30天,另6个月各为29天,全年共354天。编制了阴历,一年354天,并设置闰月来调整阴历和阳历之间的天数差距。他们规定七天为一星期,发明星期制度。 在计时方法上,他们把一天分为12小时,每小时分为60分,每分钟分为60秒。 苏美尔星象盘 一、古代两河流域文明 3、古代两河流域文明的代表成就   在古代的美索不达米亚时代,数字以楔形文字表达,分“个位”和“十位”。60进位制至今仍在不少领域内应用。此外,古巴比伦人还掌握了四则运算,平方,立方和求平方根、立方根的法则。还会解有三个未知数的方程。 勾股定理 60进位制 一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