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7059692

2.1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 课件(共21张PPT)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

日期:2024-06-16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16次 大小:3785951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PPT,必修,统编,语文,高中,21张
  • cover
(课件网)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 郭沫若 同学们知道有一个特殊的日子———五四青年节,这是我们的节日。我们青年人是只争朝夕、奋发进取、拼搏向上的。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有这样一位青年,他的名字很特殊,取家乡两条河流的名字作自己的笔名,他就是郭沫若。今天我们就走近郭沫若,走近他的《立在地球边上放号》。 1.了解郭沫若的生平及其创作背景; 2.把握诗歌的意象,品味诗歌语言; 3.结合时代背景体会诗人的思想情感。 学习目标 1919年,郭沫若受五四运动和十月革命的冲击,决然从日本渡海回国。当他置身于日本横滨的海岸,面对浩渺无边的大海,那惊天的激浪和着时代的洪流一起撞击着他的胸怀。于是诗人写下这首对于力的赞歌,正是那种向旧世界、旧文化、旧传统猛烈冲击的时代精神的象征。 创作背景 作家作品 郭沫若(1892--1978),原名郭开贞,四川乐山人,诗人、学者。1914年留学日本,1921年与成仿吾、郁达夫等人成立创造社;1923年于日本帝国大学毕业回国后,编辑《创作周报》《洪水》,提出“革命文学”主张;1928年起旅居日本,直到抗日战争爆发后秘密回国。他是我国新诗的奠基人,是继鲁迅之后革命文化界公认的领袖,浪漫主义的天才诗人,代表诗集有《女神》《星空》等。 他的第一部诗集《女神》喊出了时代的真声音,震醒了一代青年,释放了被压抑的社会心绪,满足了时代的精神需求,而且从思想艺术上显示一种崭新面貌,为新诗地位的确定做出重大贡献的。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 郭沫若 无数的白云/正在空中/怒涌, 啊啊!好幅壮丽的/北冰洋的/晴景哟! 无限的太平洋/提起他全身的力量来/要把地球推倒。 啊啊!我眼前来了的/滚滚的洪涛哟! 啊啊!不断的毁坏,不断的创造,不断的努力哟! 啊啊!力哟!力哟! 力的绘画,力的舞蹈,力的音乐,力的诗歌,力的律吕哟! 1919年9、10月间作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怎么读,怎么理解 “立”是一个动词,“站在地球边上”点明地点,放号(háo)的是“吹响号角”。放声呼喊,是呼喊、是欢呼、是呐喊、也是赞歌。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表面意思是站在地球的边上放号,直接发出呼喊,结合全诗内容可知,诗人抒写的是对“力”的赞美。 合作探究 朗读诗歌,给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请用简短的词语概括。 宏伟 强力 壮丽 炽热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可以分为几个层次,每个层次写了什么内容? 第一节(1-2):描绘出一幅海天汹涌的宏伟而壮丽的图画。 第二节(3-4):由景入情的过渡,引发了诗人面对壮丽景象的强烈主观感受。 第三节:(5-7)诗人由洪涛引发对宇宙与人生的感悟,发出对“力”的讴歌与赞美。 这首诗都写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具有怎样的特点?营造出怎样的意境? 意象:白云、北冰洋、太平洋、洪涛。 特点:宏大、阔远、雄奇、气势磅礴。 这些意象营造了一幅雄奇壮伟、流动奔突的意境。 在这首诗里,描写了哪几种“力”? 自然之力、宇宙之力 毁灭之力、创造之力 结合时代背景,这首诗歌赞美什么样的“力”? 破坏地力、创造地力和不断地努力。 破坏旧社会、旧制度、旧思想、旧文化 创造新社会、新秩序、新思想、新文化 需要新青年为之不断努力 这首诗的主体形象是一个横跨两大洋的巨人,其实都是诗人的自我形象。他站在地球边上俯瞰地球。他欢呼着在怒涌的白云、壮丽的北冰洋,也欢呼这要把地球推倒的太平洋———到处在欢呼来。排山倒海般的洪涛既具有巨大的破坏力,又蕴藏着同样巨大的创造力,那就看人们能否掌握它、驾驭它。 这首诗的主体形象是什么? 这是对“力”的歌颂和赞美。诗人从多角度描绘了力的内涵,强调色彩,突出形态,体现其神韵,反映其节奏,多层面感受力和美。诗人尽情歌颂的“力”,其实正是五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