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709567

春望 课件

日期:2025-05-03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50次 大小:40106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春望,课件
  • cover
课件24张PPT。 走进唐诗,就是走进一个神奇迷人的王国。那是一个人类精神之花全面盛开的季节。我们的大师从一张薄薄的书页上站起来,沿着字里行间向我们走来,一袭古装,长发飘飘,风姿万千…… 用眼睛去读,用心灵去读,用人生去读。永远的唐诗,永远也读不尽…… 杜甫他是谁?他的诗多沉郁顿挫。他的诗反映了当时的现实,故被誉为“诗史”。他是唐代最伟大现实主义的诗人。后人尊称他为“诗圣”。他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年代。民间疾苦,笔底波澜;世上疮痍,诗中圣哲。 草堂留后世,诗圣著千秋 满眼河山,大地早非唐李有;一腔君国,草堂犹是杜陵春。 --杜甫春望写作背景 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756年诗人杜甫得知唐肃宗在灵武即位的消息后,不顾安危投奔唐肃宗而来,想要再有一番作为,结果在投奔灵武途中,被安史叛军掳至长安,过了半年多囚徒一样的生活。这时的首都长安已被抢掠一空,满目荒凉,而家人久别,存亡未卜。第二年(757年)暮春,春回大地,鸟语花香,草木茂盛,生机勃勃,但这只能增加诗人的痛苦和伤感。诗人触景生情,感慨万千,写下了这首感时恨别、忧国思亲的五言律诗--《春望》。E:新建文件夹春望.swf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如何学习诗歌? 多读 ●第一招● ———读出诗韵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溅( )——— 抵( )——— 搔( )——— 浑( ) ——— 簪( )———jiàn溅落dǐ值得sāo用指甲挠zān一种束发的首饰▲读准下面的字,并理解它的含义简直hún读准重音和节奏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春 望  杜甫                       国破 山河 在, 城春 草木 深 感时 花 溅泪  恨别 鸟 惊心 烽火 连 三月, 家书 抵 万金 白头 搔 更短, 浑欲 不胜 簪读出疑问●第二招● ———感悟诗意、品味诗情★如何学习诗歌?多思▲合作探究1、诗中常使用反衬手法,即以甲物之是来衬乙物之非。杜甫的《春望》开头两句就使用了这一手法,试作简要分析。 2、杜甫的《春望》中“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两句,有的注解为:感伤国事,看到美丽的花儿都禁不住落泪;伤心离别,听到婉转的鸟鸣都害怕 。还有一种通行的解释是:这是拟人写法,意思是由于战乱,都城破败,仿佛花也因感叹时事而落泪,鸟也因世间的离别而惊心。两种解释虽有区别,但精神是相通的。体会一下作者的感情,说说你的理解。 ▲合作探究1、诗中常使用反衬手法,即以甲物之是来衬乙物之非。杜甫的《春望》开头两句就使用了这一手法,试作简要分析。 “国”是指都城,即长安--是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其繁华热闹可以想见。但是,目前的长安,惟有山河存在,这不就意味着过去的繁华都城已被叛军糟蹋殆尽,剩下的只有山山水水了吗?春天来了,城里到处都是“草木深”,不就意味着人烟稀少才让草木丛生吗?“山河在”,明无余物矣;“草木深”,明无人矣。 ———司马光 。”《温公续诗话》“对偶未尝不精,而纵横变幻,尽越陈规,浓浓淡淡,动夺天巧。” (明)胡震亨2、杜甫的《春望》中“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两句,有的注解为:感伤国事,看到美丽的花儿都禁不住落泪;伤心离别,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