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7095925

第2课 原始农耕生活(课件含视频素材)-【精讲课】2023-2024学年七年级历史上册精美教学课件(部编版)

日期:2024-06-16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34次 大小:148695928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讲课,教学课件,精美,上册,历史,七年级
  • cover
(课件网) 第2课 原始农耕生活 课标:通过了解河姆渡、半坡、良渚、陶寺等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存,知道中国的原始农耕生活。知道考古发现是了解原始社会的重要依据;了解私有制、阶级和早期国家的产生。 半坡遗址出土的石器 磨制石器VS打制石器 观察左边的图片,说说对比于北京人时期使用的石器,半坡人使用的石器有何进步之处。石器的进步反映了什么信息。 北京人使用的石器 进步之处 更加精美、实用 反映的信息 先民们开始了定居农耕生活,追求石器的使用效率 概念解析 使用磨制石器的时代,称为“新石器时代” 目录 第2课 原始农耕生活 一:原始农业的发展 二、农耕之南———河姆渡遗址 三、农耕之北———半坡遗址 一、原始农业的发展 思考:原始农业和畜牧业是怎样产生和发展的? 在漫长的岁月中,我国先民对各类可食用植物的认识加深,约20000年前,我国先民对一些野生植物进行管理,帮助这些植物更好的生长。 目前,世界上最早的在栽培粟、黍、稻均发现于中国 观看视频,了解原始农业的发展。 问题思考:快速阅读教材P8-13,找出教材中所提及的原始农耕时代遗址。 结合教材P9相关史事及考古发现,小组讨论说出你们的历史推论。 玉蟾岩遗址出土的稻谷 贾湖遗址出土的炭化稻粒、刻符龟甲和骨笛 开始种植农作物 开始追求精神生活,有了最早音乐和文字的雏形 开始磨制石器 畜牧业有一定的发展…… 看图说史 玉蟾岩遗址出土的稻谷 贾湖遗址出土的炭化稻粒、刻符龟甲和骨笛 中华大地的文明火花如满天星斗一样璀璨,这些文化系统各有其根源,分别创造出灿烂的文化。······诸文化之间的互动和交流也越来越频繁,越来越密切,逐渐形成一个“相互作用圈”,又叫做“最初的中国”。 ———张清俐《探索多元一体的中华文明起源进程》 看图说史 多元一体,文明之源 粟 猪雕塑 聚落遗址 石斧 农作物的种植 定居生活 保障 家畜饲养、磨制石器的发展 形成聚落 更多时间、空间 多人定居,渐成规模 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标志 意义: 原始农业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二、农耕之南———河姆渡遗址 自主研学:阅读教材,完成以下关于河姆渡人基础信息的填写 河姆渡人的生活 时间 生活地点 房屋样式 生产工具 粮食作物 家畜饲养 生活用具 距今约7000年 长江中下游 浙江余姚 干栏式建筑 磨制石器:骨耜、 木结构水井 水稻 陶器、玉器、 象牙雕刻、漆器 猪、狗、水牛 河姆渡人为什么要这样设计房屋呢? 河姆渡人的干栏式建筑复原图 原因 地势低洼、长江流域雨水较多、气候潮湿/地理因素 优点 空间利用率高、可防潮、防蛇虫猛兽 河姆渡人为什么要这样设计房屋呢? 生活用品 河姆渡遗址出土的 双鸟朝阳象牙蝶形器 河姆渡遗址出土的猪纹陶钵 河姆渡遗址出土的玉器 河姆渡遗址出土的骨哨 漆器 陶猪 从这些图片中,你能获取哪些历史信息? 会制作玉器,还会运用雕刻艺术;懂得使用天然漆。 三、农耕之北———半坡遗址 观看视频,了解半坡人的生活 半坡居民的生活 时间 生活地点 房屋建筑 粮食作物 生产工具 家畜饲养 生活用品 距今约6000年 黄河流域 陕西西安 半地穴式建筑 石斧、弓箭、石器、骨器、鱼钩(叉) 粟 猪、狗 陶器、装饰品、乐器、骨针、骨锥、纺纶 自主研学:阅读教材,完成以下关于半坡人基础信息的填写 房屋建筑 半坡原始居民房屋复原图 半坡居民的房屋为什么要这样设计? 黄河流域气候比较寒冷,风沙大。 这样的设计可以防风保暖。 农作物--粟(sù) 适应自然、因地制宜 ———充分体现古人的智慧 手工业代表成就———彩陶 半坡人会制作彩陶、乐器、会纺织、会制衣。主要的生活用具是陶器,最具特色的是彩陶。会制作彩陶、乐器、会纺织、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