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7110935

第四章 光的折射 透镜单元检测-(原卷版+解析版)八年级物理上册苏科版

日期:2024-06-16 科目:物理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10次 大小:6551883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第四章,上册,物理,八年级,解析,原卷版
    第四章 光的折射 透镜单元检测 一、单选题(共24分) 1.(本题2分)某物理兴趣小组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过程中,记录并绘制了像到凸透镜的距离v和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u之间关系的图象,如图所示,下列分析判断正确的是(  ) A.实验中所使用的的凸透镜焦距为16cm B.物体放在A点对应的位置上,成缩小倒立的实像 C.物体放在C点对应的位置,放大倒立的实像 D.物体从A点移到C点的过程中,所成的像逐渐变小 【答案】D 【详解】A.物距等于像距等于16cm时,此时凸透镜成倒立、等大的实像,物距等于两倍焦距,所以焦距为8cm,故A错误;B.物体放在A点对应的位置上,此时物距小于像距,成倒立放大实像,故B错误;C.物体放在C点对应的位置,物距大于像距,成倒立缩小实像,故C错误;D.物体从A点移到C点的过程中,物距增大,像距减小,像变小,故D正确。故选D。 2.(本题2分)从水面上看到水中的石子时,图中光路正确的是(  ) A. B.C. D. 【答案】C 【详解】石子反射的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时,在水与空气的交界面上发生折射,进入空气中的折射光线向水面偏折,而我们认为光是沿直线传播的,我们看到的石子位置在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上,像的位置比实际位置偏高,故ABD错误,C正确。故选C。 3.(本题2分)鸟儿白天会将玻璃幕墙看成蓝天白云,黄昏会透过玻璃看到明亮室内的绿色植物,导致其贸然飞往撞击受伤,鸟儿在如图所示位置所见情景,是因为在玻璃与空气分界面处分别发生(  ) A.光的反射,光的折射 B.光的折射,光的反射 C.光的反射,光的直线传播 D.光的直线传播,光的折射 【答案】A 【详解】鸟儿白天将玻璃幕墙看成蓝天白云,相当于平面镜成像,是光的反射现象;黄昏透过玻璃看到明亮室内的绿色植物,植物反射光透过玻璃,是光的折射现象,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 4.(本题2分)礼让斑马线,文明伴我行。随着“礼让斑马线”新交规实施以来,全国各地都在加大对机动车违章行驶的监控力度,如图所示是某重要交通路口安装的监控摄像头,拍下的礼让行人照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汽车的后视镜中形成的像是实像 B.监控摄像头成像的原理与照相机的成像原理相同 C.照片中斑马线上的行人是缩小的虚像 D.照片中车的外观很清晰,但几乎看不见车内的人,这是因为车内没有光 【答案】B 【详解】A.汽车后视镜使用的是凸面镜,形成的像是虚像,故A错误;B.监控摄像头的镜头和照相机的镜头都相当于一个凸透镜,物距都大于二倍焦距,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成像原理是相同的,故B正确;C.照片是摄像头拍到的,因为监控摄像头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根据凸透镜的成像原理可得,照片中斑马线上的行人是缩小的实像,故C错误;D.观察照片发现,几乎看不见车内的人,是因为车内的人反射的光很弱,摄像头几乎无法成像,而不是因为车内没有光。故D错误。故选B。 5.(本题2分)如图所示,是创新小组的同学们自制的照相机。在较暗的教室内,让凸透镜对着明亮的室外,拉动纸筒,在半透明膜上可看到室外实验楼清晰的像,若想在半透明膜上成实验楼更大清晰的像,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相机向前移,纸筒向前伸 B.相机向后移,纸筒向后缩 C.相机不移动,纸筒向后缩 D.相机和纸筒的位置均不变 【答案】A 【详解】A.相机向前移,物距减小,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像距会变大,像也变大,所以纸筒向前伸来增大像距,则可在半透明膜上成更大的清晰的像,故A正确;B.相机向后移,物距增大,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像将变小,故B错误;C.相机不移动,物距不变,所像距也不会变,所以纸筒向后缩不能得到更大清晰的像,故C错误;D.相机和纸筒的位置均不变,像的大小不会发生变化,故D错误。故选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