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7183553

第12课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课件(28张PPT)

日期:2024-06-20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50次 大小:7586259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课件
  • cover
(课件网)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第12课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一部电视剧的片头有这样一句话: 他建立了一个国家前所未有的尊严 汉武帝 他给了一个民族挺立千秋的自信 他的国号成了一个民族永远的名字 …… 汉武帝刘彻(前156--前87年),西汉第七位皇帝。七岁被立为太子,十六岁登基为帝,到七十岁驾崩,历五十四年。汉武帝继承了文景之治遗留下来的富强基础,即位后励精图治,对内揽人才、兴文教、振经济,对外伐四夷、通西域、显国威,把西汉王朝推向极盛。这位富创造力的皇帝曾创立多项制度及纪录,影响延及后世逾千年。 第12课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小知识:统一和大一统 大一统:不仅是地域上的统一,更是中央加强在政治、经济、思想等各方面的统一领导,形成的高度中央集权的局面。 统一:多指地域的统一。 汉高祖刘邦 汉景帝刘启 从汉高祖到汉景帝几十年休养生息政策的实行,西汉的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为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 为什么在汉武帝时期会出现大一统局面呢? 汉初三位统治者采取了休养生息的政策 阅读教材,概括西汉初年,在政治上、经济上和思想上面临哪些问题? 西周 秦朝 分封制 郡县制 西汉 郡国制 刘邦共封了七个异姓王和九个同姓王。他们在王国内可以任免官吏,自征租赋,自铸钱币,自集军队。 以上材料反映了西汉初期中央面临着什么问题? 材料一 西汉初年中央和封国力量对比 诸侯国势力强大,严重威胁到中央 材料二 金缕玉衣 七国之乱 材料分析: (豪强地主) “役财骄益,或至兼并豪党之徒,以武断于乡曲” 。 ———《史记·平准书》 汉武帝的烦恼一 【汉武帝的烦恼】 诸侯王势力强大 豪强地主势力膨胀 导致社会秩序混乱 推恩令:采纳主父偃的“推恩”建议,下诏规定诸侯王除以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可将封地再次分封给其子弟作为侯国,由皇帝制定封号。 假如诸侯有四个儿子: 诸侯国土 封土分一次 封土再分 先“削”、后平” 削藩令 七国之乱 平定叛乱 汉武帝 方法相对缓和,不费一兵一卒,达到了 削弱诸侯国势力,加强中央集权的目的。 得到封地的诸侯子弟,不仅没有反抗, 还对皇帝感恩戴德。 与汉景帝相比较,同样是削藩,汉武帝的“推恩令”妙在何处? 你送来的贺礼太薄,对朕不敬,削你的爵位! 汉武帝找借口削爵,夺地甚至除国 公元前112年,汉武帝以诸侯王所献助祭的“酎金”成色不好或斤两不足为借口而夺爵,被夺爵者达106人,占当时列侯的半数。 酎金即诸侯贡金以助祭宗庙 基本上结束了汉初以来诸侯王割据的局面 酎(Zhòu)金夺爵 汉武帝面临着怎样的政治形势? (1)诸侯王势力强大 ①颁布“推恩令”削弱诸侯王势力 ②借口削爵、夺地甚至除国 (2)豪强地主势力膨胀 ③设立刺史制度 皇帝 刺史 刺史 刺史 刺史 刺史 刺史 刺史 刺史 刺史 刺史 刺史 刺史 刺史 全国划分为13个监察区,称为“十三”州部 地方 负责监督地方官员, 并抑制和打击地方豪富。 建立刺史制度 小结: 汉武帝面临的政治形势 (1)诸侯王势力强大 ①颁布“推恩令”削弱诸侯王势力 ②借口削爵、夺地甚至除国 (2)豪强地主势力膨胀 ③设立刺史制度 作用: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思想) 百家横流,朕都被吵得心烦了。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董仲舒 阅读教材,西汉初年,在思想上面临哪些问题?有什么的历史背景? 西汉初,朝廷对地方控制很弱,统治者奉行“无为而治”的政策,诸子百家的学说在社会上很流行。诸侯王门下聚集许多宾客,常常批评皇帝的政策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具体内容 1、把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使儒家忠君守礼的思想成为大一统政权的精神支柱。 2、兴办太学 以儒家的《诗》《书》《礼》《易》《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