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7183570

第8课 百家争鸣 课件(38张PPT)

日期:2024-06-23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78次 大小:113041408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8课,百家争鸣,课件,38张,PPT
  • cover
(课件网) 轴心时代 虚词,意为数量多,主要指春秋战国时期的儒、道、墨、法、兵等主要思想流派。 各学派为了思考社会发展的方向展开争论,相互抨击而又相互影响,取长补短。 第一子目 百家争鸣的背景 经济 铁犁牛耕促进了封建经济的发展,为文化繁荣提供了物质基础。 一、百家争鸣的背景 政治 王室衰微,分封制瓦解,士阶层崛起 掌管宫廷典籍的士人出走民间,打破了“学在官府”的局面。 文化 私学兴起,思想领域活跃,形成不同学派 思想界 如何应对 这种变局 铁犁牛耕的推广促进了封建经济的发展,为文化的繁荣提供了物质基础。 王室衰微,分封制瓦解,士阶层崛起 私学兴起,思想领域活跃,形成不同学派 政治 经济 文化 经济和政治的变革有利于促进思想繁荣 一、百家争鸣的背景 多元化 孔子:没落的贵族 墨子:卑微的工匠 韩非:高贵的王族 百家争鸣 人类的悲喜并不相通,我只觉得他们吵闹。 出身不同 立场不同 第二子目 春秋时期老子和孔子的应对 老子篇 1 春秋篇———老子 名人信息卡 老子 姓李,名耳,春秋后期楚国人 道家学派创始人 《老子》(《道德经》) 周朝史官,管理王室典籍 工作经历 著作 简介 地位 阅读教材P38老子相关内容,填充信息卡 春秋篇———老子 老子的思想 天———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道是宇宙万物的本原(核心思想) 道法自然。 ———顺应自然 我无为,而民自化;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无为而治,小国寡民(政治主张) 无为并不是不为,而是不过多的干预、充分发挥民众自我能动性。 春秋篇———老子 老子的思想 “塞翁失马”的故事大家知道吗? 丢马 得马 断腿 保全性命 坏事 好事 坏事 好事 福兮,祸之所倚;祸兮,福之所伏。(智慧)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辩证法思想: :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可以互相转化。 从正反两面思考问题 春秋篇———老子 老子的思想 老子 “无为而治” 思想主张: 政治主张: 道是万物的本原 顺应自然; 辩证法思想: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可以互相转化。从正反两面思考问题。 《孔子问礼图》 孔子篇 2 春秋篇———孔子 名人信息卡 孔子 姓孔,名丘,字仲尼,春秋后期鲁国人 下层贵族 著作 简介 出身 《论语》(弟子整理) 阅读教材P38-40孔子相关内容,填充信息卡 儒家学派创始人,思想家、教育家 地位 春秋篇———孔子 孔子的生平经历 少年阶段 青年阶段 学习礼乐 收徒办学,成为知名学者 中年阶段 51从政—55周游列国14年 宣扬自己的思想、政治主张 晚年阶段 教育———整理编订文化典籍 意义:从官学到私学,打破 了贵族垄断教育的局面 68岁返鲁73岁去世 孔子的政治思想 孔子谓季氏,“八佾[yì]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论语·八佾》 Q:材料反映了春秋晚期什么现象?孔子提出用什么方法来应对? 推崇西周的制度(克己复礼) 用周礼的规定去规范人的行为。 非礼勿视 非礼勿听 非礼勿言 非礼勿动 子贡问仁 颜渊问仁 仲弓问仁 樊迟问仁 子张问仁 109处 《论语》 核心 仁 处理人与人关系的最高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 爱人。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克己复礼为仁。 恭、宽、信、敏、惠。 “仁者爱人”,即要有爱心和同情心; 孔子的政治思想 个人层面 社会、国家层面的仁如何实现呢? 政治主张:以德治国,反对苛政 小子识之,苛政猛于虎也。 ———《礼记·檀弓下》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论语·为政》 孔子的政治思想 孔子的政治思想 1.核心思想是仁,他提出“仁者爱人”,即要有爱心和同情心;将“仁”处理人与人关系的最高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