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7183580

第16课 三国鼎立 课件(26张PPT)

日期:2024-06-20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29次 大小:8738497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16课,三国,鼎立,课件,26张,PPT
  • cover
(课件网) 有缘有情有义,肝胆相照 是非忠奸善恶,分道扬镳 江山美人,竞待折腰 文韬武略卧龙凤雏,哪堪寂寥 结伴结盟结交,难结同好 借风借火借箭,羽扇轻摇 荣辱兴亡,皆一肩挑, 深谋远虑都为今朝,梦在燃烧 问鼎三足怎落脚?隆中对分晓 只盼来日登蜀道,再续出师表 不鸣则矣,一鸣动九霄, 不出则矣,一出比天高。 歌词中有哪些三国人物和故事? 诸葛亮、庞统、刘备 刘备 第16课 三国鼎立 州郡割据,战乱不已 政治黑暗,农民起义 思考:根据材料总结东汉末年社会形势 一、官渡之战 袁绍出身于世家大族,在军阀混战中成为当时最大的军阀。占有今河北、山西和山东东部,兵多粮足,有10万兵力。 曹操在镇压黄巾起义中,不断发展自己的力量,曹操占据河南一带,实力也在不断增强。 官渡 曹 操 袁 绍 乌巢 1.时间:公元200年 2.作战方:袁绍vs曹操 3.策略:声东击西,各个击破,火烧粮草 4.兵力:袁约十万、曹约三四万 5.结果:曹操以少胜多 6.影响:为曹操统一北方打下基础 一、官渡之战 分析材料,思考:曹操为什么能在官渡之战中打败袁绍? 材料一:当时的汉献帝,虽有名无权,却是封建国家最高权力的象征。于是曹操借机发兵洛阳,迎献帝到许,借皇帝名义向其他军阀发号施令,从而取得了政治上的优势。 材料二:提倡“唯才是举”,只要有“治国用兵之术”,不论其出身地位如何,都提拔重用。他曾三次发出《求贤令》,因而曹操周围“猛将如云,谋臣如雨”。 材料三:曹操组织军队、招募流民在许昌附近屯田,平时屯种,战时打仗。屯田制的推行,使荒地大量开发,军粮供应有了保证,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了物质基础。 材料四:曹操采取声东击西各个击破的战术,偷袭袁军乌巢,烧掉粮草。 政治上:“挟天子以令诸侯”(汉献帝) 用人上:重用人才,唯才是举 经济上:采用屯田,重视农业生产 军事上:采取正确的战术 曹操 汉献帝 政治上:挟天子以令诸侯,招揽人才 曹操力量逐渐强大 经济上:开荒屯田,发展经济 阅读教材P80,说说曹操实力是如何一步步增强的?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曹操《短歌行》 曹操的野心不止于此 曹操 刘备 孙权 诸葛亮 孙权 周瑜 鲁肃 赤壁之战 刘备 目的:统一全国 时间:公元208年 双方:曹操vs孙权刘备 策略:火烧曹营 兵力:曹操约20余万,孙刘约5万 结果:孙刘联军以少胜多 二、赤壁之战 影响: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赤壁之战后 曹操--统一北方 孙权--延伸与抢夺 刘备--向西南发展 三方都不具备统一全国的条件 赤壁之战的影响 二、赤壁之战 探究:赤壁之战中军事上居于优势的曹操为何会失败? 材料一:时曹公军众已有疾病,初一交战,公军败———…瑜部将黄盖曰:“……观操军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 ———《三国志》 材料二:劳师远征,士卒疲惫;北人不习水战…… ———《三国志》 材料三:曹操其人极易激动,易被胜利冲昏头脑…… ———《曹操传》 孙、刘联军 ①组成联军,战略得当 ②采用火攻,战术得当 ③利用气候、地理 条件 曹操 客观:官兵来自北方,不习水战,水土不服 主观:因实力强大而松懈、轻敌;战术失误。 时间 交战双方 战争特点 结果 意义 官渡之战 赤壁之战 公元200年 公元208年 曹操和袁绍 曹操和孙刘联军 以少胜多 以少胜多 曹操胜 孙刘联军胜 为统一北方打下基础 奠定三国鼎立的基础 探究:官渡之战与赤壁之战的对比 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公元229年,孙权, 建业称帝,吴国建立 公元221年,刘备,成都称帝,国号汉 公元220年,曹丕, 洛阳称帝,国号魏 三、三国鼎立 三国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