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7183585

第19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课件(15张PPT)

日期:2024-06-15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46次 大小:14410203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7
19课,北魏,政治,北方,民族,交融
  • cover
(课件网) 第19课 北魏政治和 北方民族大交融 七年级历史上册 东晋十六国形势 龟兹 沙漠 大海 汉水 苻坚 对峙 淝水之战 时间: 01 交战双方: 02 特点: 03 结果: 04 影响: 05 383年 前秦和东晋 以少胜多 东晋胜,前秦败 前秦很快土崩瓦解,北方再度陷入分裂和混战的状态 战后分析:为什么前秦拥兵87万,东晋仅8万却兵败呢?(请从民心、战术、领导人等多方面分析)对此你有什么感悟? 前秦 前秦军队的民族成分复杂,其他民族不满于前秦的统治,希望前秦军失败,以摆脱氐族贵族的控制,前秦军中的汉人更是希望东晋军队能够打胜仗。此外,苻坚骄傲轻敌,指挥失误。战线过长,长途跋涉也是失败的原因。 东晋 广大将士在保卫江南、恢复中原思想的激励下,团结一致、坚决抵抗、士气高昂;将领足智多谋,指挥得当。 淝水之战 小故事家 战前,投鞭断流雄心壮。 战时,草木皆兵信心虚。 战后,风声鹤唳野心消。 晋:东山再起谋图存。 启示 骄兵必败,团结就是力量。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并不在于兵力的多寡,而在于人心的向背、战术的得当等。 淝水之战同在此以前历史上哪几次战争相似? 牧野之战、巨鹿之战、官渡之战、赤壁之战 时期 北魏孝文帝改革 民族 政权 统一时间 4世纪后期 鲜卑族拓跋部 北魏 北魏统一北方,结束了十六国以来分裂割据的局面 原名拓拔宏,改姓氏后为元宏,他4岁继皇位,是北魏王朝的第6个皇帝,继位19年时,祖母冯太后去世,开始真正掌握政权。孝文帝自幼在冯太后的教养下,深受汉文化的影响。 北魏孝文帝即位 立志文治移风易俗 洛阳 平城 北魏孝文帝为什么要迁都呢? 迁都洛阳 措施 孝文帝为什么要迁都,迁都后产生了什么影响? 原因 影响 平城气候干旱,出产的粮食不能满足都城众多人口的需要。 平城位置偏北不利于对中原地区的统治,也不利于学习和接受汉族先进文化。 洛阳获得发展和繁荣。 为进一步实行改革创造了条件。 迁都后进一步推行汉化措施 官员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说汉语) 以汉服代替鲜卑服;(穿汉服) 改鲜卑姓为汉姓;(由姓拓跋改姓元)(改汉姓) 鼓励鲜卑贵族与汉人贵族联姻;(联汉姻) 采用汉族的官制、法律;(用汉制) 学习汉族的礼法,尊崇孔子,以孝治国,提倡尊老、养老的风气等。(学汉礼) 北魏文官俑 汉族服饰俑 鲜卑服饰俑 自孝文帝之后,北魏皇帝死后的谥号多用“孝”字,如“孝武帝”“孝明帝”等,这是为什么? 学习汉族的礼法,尊崇孔子,以孝治国,提倡尊老、养老的风气。 鲜卑姓改为汉姓 鲜卑姓 汉姓 拓 跋 元 拔 拔 长孙 丘穆陵 穆 步六孤 陆 贺 赖 贺 独 孤 刘 如何评价北魏孝文帝 北魏孝文帝是一位杰出的少数民族的政治家和改革家 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 背景 內迁的各族人民与当地汉人错居杂处,开始过着定居生活 畜牧业生产转变为从事农业生产,学习畜牧经验 农业 生产生活 学习和接受他们的食物、服装、用具等 互相学习 政治制度 北朝政权的统治者实行君主专制 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 思想文化 少数民族学习汉族文化、学汉语、汉族学习少数民族乐舞 民族心理 以往的“胡”“汉”观念逐渐淡薄,民族隔阂与民族偏见逐渐减少 民族关系的总体表现 民族隔阂趋于消散,民族关系趋于和缓 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 民族交融的影响 1、进一步丰富了中国民族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 2、为隋唐时期多民族国家的繁荣与发展奠定了基础。 民族交融 是时代的主流! 魏晋南北朝时期为什么会出现民族交融的高潮? 魏晋以来,内迁的各族人民与各地汉人错居杂处,互相学习、借鉴。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