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7194151

【2022年新课标】人教六上第一单元《春天的故事、东方之珠》课堂教学设计+教案+素材

日期:2025-05-10 科目:音乐 类型:小学素材 查看:44次 大小:268311107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教案,教学设计,课堂,春天的故事、东方之珠,单元,2022年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课堂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我的祖国》第2课欣赏课《春天的故事+东方之珠》。 【教材分析】 《春天的故事+东方之珠》是六年级上学期第一单元第2首欣赏曲目,《春天的故事》这首作品是在改革开放的背景下创作的,是文献纪录片《邓小平》的主题曲。这是一首领唱与合唱的作品,引子和尾声部分的合唱渲染了全曲的情感,用亲切、平和的基调塑造了邓小平的人物形象。歌曲主体包括两个部分。第一部分用陈述性的语气讲述了邓小平南巡的事迹,歌词通俗易懂,曲调流畅,委婉;第二部分节奏和情绪与第一部分形成对比,热情赞美了改革开放带来的新气象。《东方之珠》这首作品创作于1986年,曾在香港,台湾风行一时,后又传唱到大陆。这首歌曲的曲调优美、情感质朴,从一个独特的角度反映了两岸三地人民对相国的热爱和眷念,富有诗意。歌曲为4/4拍、三部曲式结构。A段比较深情。把东方之珠比作爱人,描绘了香港不夜城的形象:B段乐曲比较高亢,与A段形成性格的强烈对比,一系列三连音的运用,表现了中国人民的决心和力量。 【学情分析】 六年级学生生活范围和认知领域进一步发展,体验、感受与探索创造的活动能力增强,但音乐欣赏课还是缺乏耐心的倾听,学生最喜欢律动与音乐活动,在这两方面表现非常好,乐谱知识的学习部分学生仍不是很感兴趣。因此在教学中,应加强对这些学生的培养,利用生动活泼、富于艺术魅力的形式,鼓励他们参与到音乐活动中,以此来激发、培养、发展他们的兴趣。对于五音不全的学生,可多鼓励他们参与用课堂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以此来培养他们对音乐的兴趣。 【教学目标】 以2022年版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新颁布的课程目标为依据,围绕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注重体现课程性质,重点反映课程理念,我们确立本节课的目标: (一)审美感知 感受两首作品的情感和意境,能结合自己的理解能力去鉴赏音乐。 (二)艺术表现 用简单的哼唱主旋律 (三)创意实践 能用肢体语言创意性的去表达歌曲所表现的意境和画面。 (四)文化理解 了解中国的历史,并能够用歌声表达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1、感受歌曲的背景和思想。 2、能够从节奏、力度、旋律特点方面分析歌曲。 (二)教学难点: 1、能哼唱主旋律 2、能用肢体语言表现乐段的意境和情绪 【教学准备】 多媒体、钢琴 【教学过程】 激趣导入 教师:同学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它是老一辈革命家经过浴血奋战不怕流血牺牲打下来的江山,这些伟人为了中国的江山社稷付出了一生,今天我们就通过一首歌曲来感受一下他们的伟绩?(播放歌曲春天的故事) 预设:聆听音乐 教师:同学们歌曲听完了,里面讲的“老人”是谁?“圈”是指什么?“春天”又指的是什么?大家讨论回答 预设:讨论 教师:歌曲里面讲的“老人”是邓小平“圈”是指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四个经济特区。“春天”指的是改革开放。 预设:讨论 教师:这就是我们今天要欣赏的第一首歌曲《春天的故事》。书写板书《春天的故事》 【设计意图:通过聆听与提问的方式,让学生初步感知乐曲的意境,为后面的教学奠定基础】 二、聆听音乐,赏析音乐 (一)初步聆听,感受歌曲 教师:下面我们就再次聆听这首作品,大家听一听这首歌曲的情绪和演唱形式是怎样的?(播放音乐) 预设:回答问题 赞美地、歌颂地 领唱、合唱 教师:请大家再次聆听音乐,判断这首作品分为几个部分? 预设:聆听音乐回答问题 教师:下面我们欣赏“引子部分”,听听引子给你什么感受? 预设:聆听讨论 教师:下面我们跟着音乐哼唱一下 预设:哼唱 教师:下面我们学习欣赏“第一乐段”,想一想这段音乐讲述了什么?表现怎样一个画面? 预设:聆听回答问题 教师:下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