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7197516

古诗词诵读《将进酒》课件(共23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日期:2024-06-20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76次 大小:47578330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古诗词,必修,选择性,语文,高中,统编
  • cover
(课件网) 李白 1.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曹操《短歌行》 2.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3.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回 ———王翰《凉州词》 4.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欧阳修《醉翁亭记》 乡土中国 走进作者 (701—762年)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又称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其人爽朗洒脱,爱饮酒作诗,喜交友。有《李太白集》传世。 李白 背景介绍 李白 写作此诗时距李白被唐玄宗“赐金放还”已有八年之久。由于受到排挤,李白离开长安,又重新踏上了云游祖国山河的漫漫旅途。当时,他曾多次与友人岑勋在嵩山另一好友元丹丘的颍阳山居为客。他们登高畅饮,对酒当歌,畅抒满腔不平之情。此作就是他咏酒抒情的佳作。 解题 《将进酒》是李白沿用乐府古题创作的七言歌行。 将进酒:“将”(qiāng),请。连起来解释就是“请喝酒”,是一首劝酒诗。 “呼儿将出换美酒”:“将”(jiāng),拿、取。 1、反复诵读,把握诗歌内容,背诵! 2、因义求形,正确书写易错字。 3、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理解李白思想感情的复杂性。 4、品悟李白个性魅力,了解传统文化的盛唐气象。 学习目标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zūn)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pēng)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qiāng)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鼓馔(zhuàn)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lè),斗酒十千恣(zì)欢谑(xuè)。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gū)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jiāng)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一、吟咏诗韵,整体感知 将进酒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 与尔/同销/万—古—愁。 愁 1.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能否从诗句中找出一些关键词? 作者在这里连续用了“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四个三字句,与前文的长句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有什么好处? ①诗歌节奏不单调,富于变化。 ②加快了诗歌的节奏,使得诗歌的旋律加快了,旋律的加快实际上就反映出作者情感的变化,心情是非常激动的,他的情感由原来的欢乐变得激愤起来。 李白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比喻 夸张 以黄河一去不复返比喻人生短暂;将白发比作雪。 “黄河之水天上来”是空间上的夸张,极言黄河奔腾而来的气势;“朝如青丝暮成雪”是时间上的夸张,人生由青春至衰老的全过程说成“朝”“暮”之事,把本来短暂的事说得更短暂,悲叹人生短促、人生易老。 反衬 以黄河的伟大永恒,衬托生命的渺小脆弱 起兴 由黄河水东流,引发对人生的感慨。 (情感)悲:时光流逝、人生易老 古诗词中的“水”: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论语》) 百川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