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7201804

5.2《大学之道》课件(共41张PPT)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日期:2024-06-22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45次 大小:6790725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2023-2024,必修,选择性,语文,高中,统编
  • cover
(课件网) 大学之道 《礼记》 你知道以下校训是哪个大学的吗? 香 港 大 学 厦门大学 河 南 大 学 东南大学 《礼 记》 据传为孔子的七十二弟子及其学生们所作,西汉礼学家戴圣(西汉时期学者、礼学家)所编,又称 , 和 、 并称“三礼”。《礼记》是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选集,共46篇,其主要内容:一是介绍先秦的礼制条文,二是阐述了周礼的意义。此外,个别篇目对《仪礼》进行了解释说明。《礼记》是研究先秦社会的重要资料,是儒家思想的资料汇编,对儒家文化传承、当代文化教育和德行教养,对社会和谐建设起着重要的影响。 《小戴礼记》 《周礼》 《仪礼》 鹦鹉能言,不离飞鸟;猩猩能言,不离禽兽。今人而无礼,虽能言,不亦禽兽之心乎?夫唯禽兽无礼,故父子聚麀。是故圣人作,为礼以教人,使人以有礼,知自别于禽兽。 聚麀(yōu):父子共一母麀。比喻乱伦秽行。 共食不饱,共饭不泽手。毋抟(tuán)饭,毋放饭,毋流歠(chuò),毋咤(zhà)食,毋啮骨,毋反鱼肉,毋投与狗骨。毋固获,毋扬饭。饭黍毋以箸。毋嚃(tà)羹,毋絮羹,毋刺齿,毋歠醢(chuò hǎi)。客絮羹,主人辞不能亨(pēng)。客歠醢(chuò hǎi),主人辞以窭(jù)。濡肉齿决,干肉不齿决。毋嘬炙(chuài zhì)。    大伙儿共同吃饭,要注意谦让,不可只顾自己吃饱。大伙儿共同吃饭,要注意手的卫生。不要用手把饭搓成团,不要把多取的饭再放回饭器,不要大口喝汤,以免满口汁液外流,不要吃得啧啧作响,不要啃骨头,以免弄出声响,不要把咬过的鱼肉再放回食器,不要把骨头扔给狗,不要争着抢着吃好吃的东西,不要为了贪快而簸扬去饭中的热气,吃蒸黍的饭宜用手不要用筷子,羹汤中的菜要经过咀嚼,不可大口囫囵地吞下,不要当着主人的面调和羹汤。 不要当众剔牙,不要喝肉酱。客人如果调和羹汤,主人就要道歉,说不会烹调。客人如果喝到肉酱,主人就要道歉,说由于家贫以至于备办的食物不够吃。湿软的肉可以用齿咬断,干硬的肉不可以用齿咬断,就须用手擘而食之。吃烤肉不要一口吞一大块。 泽手:两手互搓的意思。 歠(chuò):与"辍"同音,喝的意思。 咤(zhà)食:嫌弃主人做的饭菜不好吃,小声嘀咕。 扬饭:用筷子搅动饭食,让它快速变凉。 嚃(tà):不咀嚼菜的意思,当吃汤中的菜时,不能连汤一起喝下。 絮羹:指的是自己重新调制主人做好的汤,是一种不尊重主人的行为。 歠醢(chuò hǎi):不用任何食物蘸就吃的肉酱的意思。 窭(jù):因为贫穷而没有礼物相送,此指备办的食物不够。 就国学的内容而言,占主导地位的应是儒家的著作和学说,尤其是经典著作“四书五经”。 四书 五经 《论语》《孟子》《大学》和《中庸》 《诗经》《书经》《礼经》《易经》《春秋经》 《大学》来源 到了唐代,韩愈、李翱从维护儒家的所谓“道统”出发,十分推崇这两篇文章,把它和《论语》、《孟子》相提并论。 到了宋代,程颢、程颐更是竭力推崇这两篇文章。 《大学》 《中庸》 本为《礼记》中的一章 南宋以前没有单独刊行过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师说》 小学:研究文字训诂、音韵方面的学问。 大学: 1、博学。 2、大人之学。讲的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理。 古代儿童八岁上小学,主要学习“洒扫、应对、进退、礼乐射御书数”之类的文化课和基本的礼节。 十五岁后可进入大学,开始学习伦理、政治、哲学等“穷理正心,修身治人”的学问。 朱子言:人生八岁,则自王公以下,至于庶人之子弟,皆入小学,而教之以洒扫、应对、进退之节,礼、乐、射、御、书、数之文;及其十有五年,则自天子之元子、众子,以至公、卿、大夫、元士之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