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7203232

10.1《劝学》课件(共21张PPT)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日期:2024-06-23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44次 大小:35212229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10.1,劝学,课件,21张,PPT,统编
  • cover
(课件网) 劝学 《荀子》 目 录 第 三 章 第 二 章 第 一 章 分析文章主旨 疏通文意 作者简介 DIRECTORY 荀子,名况,战国末期赵国人,当时人们尊称他为荀卿。他是先秦儒家的最后代表。他针对孟子的“性善论”提出了“性恶论”,他认为人的本性是恶的,但后天环境可以改善人恶的本性,故重视教育的作用,强调教育功能的重要性。《荀子》这本书现存32篇,今天我们要学的《劝学》就是这本书第一篇的节选。 第一章 作者简介 第二章 疏通文意 劝勉、勉励。《勾践灭吴》中“国人皆劝”中的“劝”也是这个意思。“劝”的繁体字写作“勸”,这是一个形声字。凡是“力”作形旁的字大多有勉励的意思,如努、励。因此“劝学”就是勉励人们学习的意思。那么,荀子是怎样勉励人们学习的呢?我们一起来看课文。 解题 题目中“劝学”的“劝”是什么意思? 劝学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zhòng)绳,輮(róu)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yòu gǎo pù),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lì)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cān xǐng)乎己,则知(zhì)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yú)之所学也;吾尝跂(qǐ)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jí)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xìng)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kuǐ )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qí jì)一跃,不能十步;驽(nú)马十驾,功在不舍。锲(qiè)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lòu)。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áo),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古文翻译原则:字字落实 君子说:学习是不可以停止的。 君子:指有学问有修养的人。 已:停止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于:介词,从。 于:介词,表比较,比。 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 中:合乎。 輮:通“煣”,古代用火烤使木条弯曲的一种工艺。 以:把。 为:做成。 其:它的。 规:圆规,画圆的工具。 靛青是从蓝草里提取的,可是比蓝草的颜色更深;冰是水凝结而成的,却比水还要寒冷。 一块木材直得合乎墨线,假如用火烤使它弯曲做成车轮,它的弧度就可以符合圆规的标准。 虽:即使。 有:通“又”。 槁暴:槁,枯。暴,同“曝”,晒干。 挺:直。 受绳:用墨线量过。 金:指金属制的刀剑等。 就:动词,接近,靠近。 博学:广泛地学习。 日:每天。 参:一译检验,检查;二译同“叁”,多次。 省:省察。 乎:介词,于。 知:同“智”,见识。 过:过错。 即使又被风吹日晒而干枯了,木材也不会再挺直,是因为经过加工使它成为这样的。所以木材用墨线量过再经辅具加工就能取直,刀剑在磨刀石上磨过就能变得锋利,君子广泛地学习并且每天检验反省自己,那么他就会智慧明达而且行为没有过失了。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须臾:片刻,一会儿。 跂:踮起脚后跟。 博见:看见的范围广,见得广。 疾:声音宏大。 彰:明显,清楚。这里指听得更清楚。 我曾经整天思索,却不如片刻学到的知识多;我曾经踮起脚远望,却不如登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