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7206747

2024高考一轮复习 第十章 化学实验基础 实践素养检测(六) 探析化学实验(34张PPT)

日期:2024-06-16 科目:化学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57次 大小:2771239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化学实验,2024,检测,34张,探析,实践
  • cover
(课件网) 实践素养检测(六) 探析化学实验 Ⅰ.制备催化剂CuCl2 (1)通过查阅资料有两种方案可以制备 方案1:铜屑与H2O2在浓盐酸中反应 方案2:铜丝在氯气中燃烧 方案1的实验原理如图所示: ①仪器a的名称         。    1.丙烯腈(CH2CHCN)是合成纤维、合成橡胶和合成树脂的重要单体,可以由乙炔与HCN反应制得。原理如下: +HCN CH2CHCN ②请写出方案1的反应原理            (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2)用恒压滴液漏斗分批多次滴加H2O2,且H2O2过量,原因是   。 (3)方案2燃烧后的固体溶于水,过滤后发现一些白色固体X,为检测X的成分,某同学将其溶于稀硫酸,白色固体变为红色,且溶液呈蓝色,推测X为      。 Ⅱ.合成丙烯腈 已知:①电石的主要成分是CaC2,还含有少量硫化钙 ②HCN易挥发,有毒,具有较强的还原性 (4)HCN的电子式           。 解析:用恒压滴液漏斗分批多次滴加H2O2,且H2O2过量,原因是H2O2不稳定易分解,生成的铜离子对双氧水分解起催化作用,也为了让反应更充分,提高CuCl2的产量。 (5)纯净的乙炔是无色、无臭的气体。但用电石制取的乙炔时常伴有臭鸡蛋气味,这种物质是      。 解析:方案2燃烧后的固体溶于水,过滤后发现一些白色固体X,为检测X的成分,某同学将其溶于稀硫酸,白色固体变为红色,且溶液呈蓝色,说明该白色物质在酸性条件下反应生成Cu和Cu2+,根据氧化还原反应原理推测X为CuCl。 (6)从下列选择装置D中可盛放的溶液      (填字母)。 A.高锰酸钾溶液 B.NaOH溶液 C.饱和食盐水 D.盐酸溶液 解析:HCN易挥发,装置D主要处理挥发出的HCN气体,HCN有毒,具有较强的还原性,利用高锰酸钾强氧化性与具有强还原性物质HCN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因此装置D中可盛放的溶液为A。 (7)工业用200 kg 含CaC2质量分数80%的电石,生产得到丙烯腈79.5 kg,计算产率                      。 解析:工业用200 kg 含CaC2质量分数80%的电石,根据CaC2~CH2CHCN关系式,理论上得到丙烯腈质量为=132.5 kg,实际生产得到丙烯腈79.5 kg,则丙烯腈的产率=×100%=60%。 答案:(1)①三颈烧瓶 ②Cu+H2O2+2H+Cu2++2H2O (2)H2O2不稳定易分解,让反应更充分,提高CuCl2的产量 (3)CuCl (4)H︰C N︰ (5)H2S气体 (6)A (7)60% 2.乙酰苯胺是一种白色有光泽片状结晶或白色结晶粉末,是磺胺类药物的原料,可用作止痛剂、退热剂、防腐剂和染料中间体。乙酰苯胺的制备原理为 +CH3COOH +H2O 实验参数: 名称 苯胺 乙酸 乙酰苯胺 式量 93 60 135 性状 无色油状液体,具有还原性 无色液体 白色晶体 密度/(g·cm-3) 1.02 1.05 1.22 沸点/℃ 184.4 118.1 304 溶解度 微溶于水 易溶于水 微溶于冷水,溶于热水 易溶于乙醇、乙醚等 易溶于乙醇、乙醚 易溶于乙醇、乙醚 实验装置如图: 注:刺形分馏柱的作用相当于二次蒸馏, 用于沸点差别不太大的混合物的分离。 实验步骤: 步骤1:在圆底烧瓶中加入无水苯胺9.30 mL,冰醋酸15.4 mL,锌粉0.100 g, 安装仪器,加入沸石,调节加热温度,使分馏柱顶温度控制在105 ℃左右,反应约60~80 min,反应生成的水及少量醋酸被蒸出。 步骤2:在搅拌下,趁热将烧瓶中物料以细流状倒入盛有100 mL冰水的烧杯中,剧烈搅拌,并冷却结晶,抽滤、洗涤、干燥,得到乙酰苯胺粗品。 步骤3:将此粗乙酰苯胺进行重结晶,晾干,称重,计算产率。 (1)步骤1中所选圆底烧瓶的最佳规格是      (填字母)。 a.25 mL b.50 mL c.150 mL d.200 mL 解析:根据圆底烧瓶中盛放液体的体积不超过容积的分析判断最佳规格是50 mL。 答案:b (2)实验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