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7214643

人音版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乐海泛舟》单元作业设计

日期:2024-11-01 科目:音乐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54次 大小:1900397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单元,人音版,八年级,下册,第二,乐海泛舟
  • cover
音乐学科人音版八下第二单元作业 单元信息 基本信息 学科 年级 学期 教材版本 单元名称 音乐 八年级 第二学期 人音版 《乐海泛舟》 单元组 自然单元 重组单元 织方式 序号 课时名称 对应教材内容 1 歌曲《摇篮曲》 第一课时 课时信息 2 室内乐《G 大调弦乐小夜曲》 第二课时 3 歌曲《鳟鱼》、室内乐《A 大调(鳟 第三课时 鱼)钢琴五重奏(第四乐章)》 4 《梁山伯与祝英台》 第四课时 单元分析 (一)课标要求 本章内容是人民音乐-出卷网-中学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内容。按照《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 年版)》要求,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掌握以下内容: 能够掌握住八年级下册教材知识,进一步提高演唱、演奏和欣赏水平。 遵循课程理念面向全体学生,提高音乐实践和创造能力,加强学生的音乐课堂实践活动。 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效率。 掌握相关音乐理论知识,用正确的演唱方法进行歌曲演唱。 (二)单元内容及教材分析 八年级下册的第二单元“乐海泛舟”,本单元一共五首音乐作品,《摇篮曲》、《G 大调弦乐小夜曲》、《鳟鱼》、《A 大调(鳟鱼)钢琴五重奏》、《梁山伯与祝英台》。 《摇篮曲》为勃拉姆斯创作,用艺术歌曲的形式和摇篮曲的体裁表现伟大的母爱,也从另一侧面表现人们对母亲的爱戴之情。学唱这首歌曲,不仅能使学生真切的体验到这种伟大的感情,也可以引导他们认识这种世界性的音乐体裁。《摇篮曲》是一首德国传统民歌风格的抒情歌曲,作于 1868 年,D 大调,3 拍子,在弱拍上起始,单二部结构。通过强弱拍子的起伏来塑造摇篮摇摆、晃动的形象。 《G 大调弦乐小夜曲》由奥地利作曲家莫扎特所创作,第一乐章用奏鸣曲式写成。其呈示部的主部主题包含了两段风格不同的音乐,开始是一种庄重典雅的印象,使人很容易联想到宫廷舞蹈的场面。旋律中的装饰“倚音”采用“短倚音”的奏法,用一种现代音乐手法诠释古典音乐的崭新风格。 《鳟鱼》合唱,中庸稍快的速度,由两个乐段组成,从歌词的角度看,两段歌词使用的是同一段旋律。第一段由六个乐句组成,跳动、活泼,第二乐段的结尾表现出主人公看到小鳟鱼受骗后惋惜和激动的心情。 《A 大调(鳟鱼)钢琴五重奏》是舒伯特 1817 年根据诗人舒巴尔特的浪漫诗创作的一首艺术歌曲,是一部室内乐作品,全曲共分五个乐章,运用了器乐的各种特点和多种变奏手法。主题轻快活泼,由小提琴做主奏乐器。变奏一主题有钢琴演奏,在高八度的位置呈现,节奏略有变化,同时在旋律上做了一些装饰。变奏二音乐主题由中提琴在中低音区奏出,小提琴以每半拍一个三连音的方式奏副旋律,描绘小鳟鱼在水中游动的情景。变奏三由大提琴和低音提琴在低音区奏出主题旋律,明显的变化了音区。变奏四由 D 大调转为 d 小调,旋律、节奏、和声也都发生了变化,在力度上,开端用了“ff”的强音,使人联想到小鳟鱼遭遇到了不幸。变奏五主题由大提琴奏出悲痛凄凉的音调,乐曲的节奏、旋律、和声与力度均发生了变化。结束段由小提琴和大提琴主奏,音乐又恢复到乐曲开始的那种明快、清澈、透明的形象中,暗示着苦难终将过去,欢乐必将到来。 《梁山伯与祝英台》是一首小提琴协奏曲,由何占豪、陈钢作曲,1959 年创作而成并于同年首演。结构为奏鸣曲式,由“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 三部分组成。作品的内容选取了民间故事传说中的“草桥结拜”、“英台抗婚”和 “坟前化蝶”,在作品结构形式上,作者有意识将奏鸣曲式的三部分与民间故事 的三个主要情节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并对原越剧内容和曲调进行加工提炼,并加 以发展和创造,既发挥了西洋交响性效果,也使之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 (三)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通过一年半的音乐课学习,大多数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音乐基础, 比如基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