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7222567

第7课 八国联军侵华和《辛丑条约》的签订 课件

日期:2024-06-16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89次 大小:1397912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7课,八国联军,侵华,辛丑条约,签订,课件
  • cover
(课件网) 影响: 戊戌变法 背景: 1895年春,《马关条约》的签订,民族危机的空前加重, 政治派别: 资产阶级维新派 代表人物: 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等 序幕: 1895年,康有为、梁启超领导的“公车上书”揭开了戊戌变法的序幕 内容: 政治: 经济: 财政: 文化: 军事: 1898年6月11日,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实行变法。 裁撤冗官冗员,允许官民上书言事; 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发展农、工、商业; 废除八股,改试策论,开办新式学堂; 裁减绿营,训练新式军队 改革财政,编制国家预算; 慈禧太后发动戊戌政变,变法失败(谭嗣同等戊戌六君子被害) 结果: 失败原因: 光绪帝没有实权,变法触动了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的利益 在思想文化方面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 开始标志: 宣传变法方式: 组织学会、创办报刊。 最大报刊: 《时务报》《国闻报》 复习 第二单元 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 第7课 八国联军侵华与《辛丑条约》签订 学习目标 1、知道义和团运动和抗击八国联军侵华的史实; 2、结合《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分析《辛丑条约》对中国民族危机全面加深的影响。 核心素养 1、唯物史观:理解义和团运动“扶清灭洋”口号的反帝斗争性和落后性;分析《辛丑条约》对中国民族危机全面加深的影响,认识中国由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 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唯物史观。 2、时空观念:通过对义和团运动兴起、八国联军侵华、《辛丑条约》的时间、地点学习,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 3、史料实证:了解义和团运动兴起和八国联军侵华的史实,《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影响,进而提高学生的史料实证能力。 4、历史解释:通过对《辛丑条约》的影响学习,进而提高历史解释的能力。 5、家国情怀:通过学习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的史实,认识理解中华民族不屈不挠、前仆后继、反抗外辱的优良传统。 学习探究 一、义和团运动 1、阅读课本P34正文,说出义和团兴起的地方及组织各是什么? 兴起的地方: 1、兴起地方及组成 山东、直隶一带。 组成: 义和拳、民间秘密结社和练拳习武的组织。 学习探究 一、义和团运动 2、阅读课本P34正文,说出义和团是如何兴起? 兴起: 2、兴起 随着帝国主义侵略的加剧和外国传教士活动的猖獗,义和团逐渐由反清的秘密结社或单纯的习武团体,转变为反帝斗争组织。 材料研读P34 神助拳,义和团,只因鬼子闹中原。…… 天无雨,地焦旱,全是教堂止住天。…… 兵法艺,都学全,要平鬼子不费难。 拆铁道,拔线杆,紧急毁坏火轮船。 大法国,心胆寒,英美德俄尽消然。 洋鬼子,尽除完,大清一统靖江山。 一《只因鬼子闹中原》揭帖 这个揭帖宣传了哪些主张 你怎样看待这些主张 看待:义和团主张正面反抗帝国主义侵略,具有强烈的爱国精神;但从揭帖中可以看出,他们没有认清帝国主义侵略与清政府反动统治之间的关系,并对清政府存有幻想,最终被清政府利用;他们没有把帝国主义侵略与西方先进文明成果区别开来,“拆铁道”“拔线杆”“毁坏火轮船”等极端的排外行为,表现出他们对现代文明的盲目排斥;“神助拳”“天无雨,地焦旱,全是教堂止住天”等内容则表明义和团带有浓厚的封建迷信色彩。 主张:“扶清灭洋”。 学习探究 一、义和团运动 3、阅读课本P35正文第一段,说出清政府对义和团态度的变化?导致什么结果? 清政府对义和团态度的变化: 3、清政府对义和团态度的变化及结果: 以“招抚”代替“剿灭”,承认其合法地位。 结果: 1900年夏,义和团控制了京津地区。 学习探究 一、义和团运动 4、阅读课本P35正文第二段,说出义和团曾提出什么口号?如何评价该口号? 义和团的口号: 4、提出的口号及评价: 评价: “灭洋”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