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7231806

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古诗词诵读 静女《诗经·邶风》 同步练习(含答案解析)

日期:2024-06-16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56次 大小:286157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高中,解析,答案,练习,同步,诗经·邶风
  • cover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古诗词诵读 静女《诗经·邶风》 一、单选题 1.下列句中“其”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A.其皆出于此乎? B.吾未见其明也 C.静女其姝 D.其为惑也 2.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静女其娈:面目姣好。 B.俟我于城隅:等待。 C.自牧归荑:归还。 D.洵美且异:确实,诚然。 3.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诗经》以四言为主,普遍采用赋、比、兴的手法,有重章叠句的特点。 B.《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C.《诗经》中的《关雎》和《蒹葭》是歌咏纯真爱情的名篇。 D.《诗经》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0篇,也称“诗三百”,这些诗歌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 4.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诗以男主人公的口吻描述了一对恋人的约会经过。 B.无论是赠彤管,还是赠荑草,都发生在同一天,可见这对青年男女的恋情已到极致。 C.该诗采用重章叠唱的形式,生动形象地把这对情人的恋爱活动描写出来了。 D.诗中“搔首踟蹰”一句表现了男主人公老实、憨厚痴情。 5.对《静女》这首诗词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题目“静女”,是指文静美丽的姑娘。 B.“爱而不见”的意思是说故意藏起来不出现,逗小伙子着急。 C.“说怿女美”的意思是指姑娘美丽的彤管映衬得你更美。 D.“自牧归荑,洵美且异”这两句称赞姑娘送给他的荑草实在美得出奇。 二、默写 6.《静女》 (1)《静女》中,描写静女送我礼物的句子:“   ,   。” (2)《静女》中,描写男主人公爱屋及乌,表达对女子喜爱的句子:“   ,   。” (3)《静女》中,描写男主人公对女子所赠的彤管的喜爱的句子:“   ,   。” 三、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静 女 《诗经·邶风》 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 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 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 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7.下列对《静女》一诗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这是一首赋体诗,它运用“直陈其事”的手法,采用三章连唱的形式来叙写故事,感情回环往复,内容富于变化,充分体现了民歌的特色。 B.本诗以生动的语言风趣的细节,表现了一对男女青年热恋中的情趣,人物神形毕现,呼之欲出。 C.“说怿女美”“匪女之为美”这两句借物抒情,意涉双关,表面上男青年是在赞美姑娘馈赠给他的信物,实则表达了他对姑娘的挚爱之情。 D.“自牧归荑,洵美且异”用借代的手法,以初生黄草白而柔嫩的特点,象征爱情的真诚和纯美。 8.“爱而不见,搔首踟蹰”这两句刻画人物形象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何作用?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下列小题。 诗经·桃夭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之子于归①,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②其实。 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③。 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注】①归:出嫁。②(fén):草木果实繁盛硕大的样子。 ③蓁蓁(zhēn):草木茂盛的样子。 9.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诗第一章以鲜艳的桃花比喻新娘的年轻娇媚。诗中既写景又写人,情景交融,烘托了一股欢乐热烈的气氛。 B.本诗第二章则是表示对婚后的祝愿。桃花开后,自然结果。诗人说它的果子结得又肥又大,此乃象征着新娘早生贵子,养个白白胖胖的娃娃。 C.第三章以桃叶的茂盛祝愿新娘家庭兴旺发达。以桃树枝叶的茂密成荫,来象征新嫁娘婚后生活的美满幸福,堪称最美的比喻、最好的颂辞。 D.本诗语言极为优美,又极为精练。章法结构上采用反复手法,章与章句型重复,字面也大体相同,具有一咏三叹之妙。 10.请从比兴手法运用的角度赏析全诗。 答案解析部分 1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