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7258978

1《沁园春长沙》练习(含答案)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日期:2024-06-16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68次 大小:49515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2023-2024,必修,语文,高中,统编,学年
  • cover
1《沁园春 长沙》练习 一、选择题 1.下列文字中加点词的字形有误的一项是( ) 重阳佳节,志愿者们来到养老院看望老英雄。听他们忆A往昔峥嵘岁月,叹今日B苍桑巨变,年轻人纷纷表示要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在C风华正茂的年纪,展示出D意气风发的精神面貌,为建设更加美好的未来不断努力。 A.往昔 B.苍桑 C.风华正茂 D.意气风发 2.下列对课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点明了时间、地点和特定环境。 B.“看”字,总领七句。远望、近看,仰望、俯视,远近相间、动静结合、对照鲜明。 C.“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表现了作者善于思考的特点。 D.这首词上阕描绘了湘江寒秋景色,下阕回忆了往昔的峥嵘岁月。 3.下列诗句朗读节奏有错误的一项是( ) A.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B.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C.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D.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4.下列各项中,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词最初称为“曲词”或“曲子词”,是配音乐的。后来词也跟乐府一样,逐渐跟音乐分离了,成为诗的别体,所以有人把词称为“诗余”。又因词的句子有长有短,不像律诗那样整齐划一,所以又称它为“长短句”。 B.文学史上一般把“五四”以后写作的诗歌称为现代诗歌,但毛泽东的《沁园春 长沙》因用了古典诗词的形式,所以属于古典诗歌。 C.词依长短分,有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长调(91字以上)三种。词的一段叫阕,又叫片。 D.词牌就是词的格式的名称,如“沁园春”。不同的词牌,其段数、句数、韵律、每句的字数、句式、声律,都有不同的规格。 5.下列词语中,加线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百舸(ɡě) 寂寥(liáo) 轮廓(ɡuō) 怅然若失(chànɡ) B.沉浮(chén) 峥嵘(zēnɡ) 携手(xié) 万户侯(hóu) C.恰巧(qià) 稠密(chóu) 斥责(chè) 层林尽染(rǎn) D.遏止(è) 竞赛(jìnɡ) 遒劲(qiú) 强劲有力(jìnɡ) 二、小阅读-课内 6.古人非常讲究炼字,往往“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上阕中,有哪些字锤炼得十分精彩,请具体分析其表达效果,填写在下面的表格中。 相关语句 关键词 效果分析 7.古人非常讲究炼字,往往“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 《沁园春·长沙》上阕中,有哪些字锤炼得十分精彩,请具体分析其表达效果,整理成表格。 8.《沁园春·长沙》这首词用语精当,生动形象,极具表现力,试简要赏析并完成下面的表格。 精妙词句 分析鉴赏 万山红遍 ① 层林尽染 ② 漫江碧透 ③ 百舸争流 ④ 鹰击长空 “击”准确生动地表现了雄鹰拍打翅膀的矫健迅猛,刻画了雄鹰的勇猛雄姿。 鱼翔浅底 ⑤ 9.品读《沁园春 长沙》全词最后三句,体会“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蕴含着作者怎样的感情。 10.《沁园春 长沙》中毛泽东独立橘子洲头,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试简要概括。 11.在毛泽东《沁园春·长沙》的手迹中,下片结尾句是“曾记否,向中流击水,浪遏飞舟”,后来将结尾句中的 “向”改为“到”。“向”和“到”哪个更好?请谈谈你的看法。 12.阅读《沁园春·长沙》,请从意象的角度分析词中关于湘江秋景的描写。 13.《沁园春 长沙》这首词融情于景、情景交融的特点是怎样体现出来的? 14.“怅”的原意是 ,这里用来表达 。 15.“沉浮”同 意思相近,这里指 。 16.请自主赏析诗句“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回答下列问题: 这段文字的中心句是 。 17.“看”字引出的意象有 、 、 、 、 、 。 18. 比较毛泽东的“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和杜牧的“霜叶红于二月花” 两句有何异同。 附:远上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