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平的测量的难题分析:(测量偏大还是偏小的问题) 1、游码未调零,就调节天平平衡进行测量了:测量结果偏大;物体实际质量要减去游码一开始指示的质量。 分析:就算物体和砝码都没放,此时游码已经有一定的指示质量了,所以测量者读数,测量结果偏大。 偏大的数值就是游码一开始指示的质量,实际物体的质量应该要减去游码一开始所指示的质量。 实例: 小科测量物体质量,由于疏忽,当游码还停在0.2g位置时就调节天平平衡,然后把被测物体放左盘,当右 盘加入20g和30g砝码后,游码移到1.4g位置,天平恰好平衡。则被测物体的质量为:20g+30g+1.4g-0.2g。 变式: 小科测量物体质量,由于疏忽,当游码还停在0.2g位置时就调节天平横梁平衡了,然后把被测物体放左盘,当在右盘中加入20g砝码和30g砝码,天平恰好平衡。则被测物体的质量为: 20g+30g+0.2g-0.2g 。 总结: 换一个角度理解:不管游码在什么刻度上,天平调平后,游码位置就被重新定义成0刻度线了。 即:称量前调平,就是把天平上一切数据抹平、归0。 上面两题也可以把0.2g刻度当0刻度去用,不影响最后结果。 2、砝码磨损:测出的物体质量偏大。即:物体的实际质量小于读出的测量结果。 分析:砝码磨损后,砝码质量会变小。而放的砝码质量越小,砝码放上去的个数就会越多。砝码放多了,最后把砝码标示的质量加起来,其总质量就会越大,所以磨损后,读数的测量结果反而偏大。 换一个角度分析:天平的使用,测量者都是以砝码上标示的质量来读数的。但砝码磨损后,砝码标示的质量值比砝码实际质量要大,所以都按砝码标示的质量来读数的话,结果肯定偏大了。 3、砝码生锈(锈迹未脱落):测出的物体质量偏小。即:物体的实际质量大于读出的测量结果。 分析:砝码生锈后,砝码质量会变大。而放的砝码质量越大,砝码放上去的个数就会越少。砝码放少了,最后把砝码标示的质量加起来,其总质量就会越小,所以生锈后,读数的测量结果反而偏小。 换一个角度分析:天平的使用,测量者都是以砝码上标示的质量来读数的。但砝码生锈后,砝码标示的质量值比砝码实际质量要小,所以都按砝码标示的质量来读数的话,结果肯定偏小了。 4、称量前,但指针未对准中央刻度线就开始测量物体质量了。(分两种情况讨论) ①指针偏右,就开始测量了。 -- 测出的物体质量偏小 分析:指针偏右,说明称量前,天平的右盘已经比左盘重了,好比是物体还没放,天平的右盘已经加了个无形的小砝码了。所以称量物体质量时,右盘的砝码要少放一点,天平才能平衡。砝码放少了,最后测量结果就偏小了。 ②指针偏左,就开始测量了。 -- 测出的物体质量偏大 分析:指针偏左,说明称量前,天平的左盘就已经比右盘重了,好比是物体还没放,天平的左盘已经加了个无形的别的物体了。所以称量时,右盘的砝码要多放一点,天平才能平衡。砝码放多了,最后测量结果就偏大了。 5、称量时,指针未对准中央刻度线就开始读数了。(分两种情况讨论) ①指针偏右,就开始读数了。 -- 测出的物体质量偏大 分析:指针偏右,说明此时天平的右盘砝码放多了,砝码总质量偏大,若这时读数,结果就偏大了。 ②指针偏左,就开始读数了。 -- 测出的物体质量偏小 分析:指针偏左,说明此时天平的右盘砝码放少了,砝码总质量偏小,若这时读数,结果就偏小了。 (第4、第5两小问要注意“称量前”和“称量时”的区别。。。。。。一字之差,天壤之别!)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