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7260982

20 雾在哪里 教案(2课时)

日期:2024-06-16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27次 大小:54272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在哪里,教案,2课时
  • cover
20 雾在哪里 教学目标 1.认识“雾、淘”等12个生字,会写“于、论”等8个生字,会写“于是、无论”等11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想象雾淘气的样子,读好雾说话时的语气。 3.仿照课文例句,说说雾来的时候的景色。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雾是什么样子的。 教学重点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想象雾淘气 的样子,读好雾说话时的语气。 2.仿照课文例句说说雾来的时候的景色。 教学难点 1.借助生活经验理解课文。 2.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雾是什么样子的。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猜猜谜语,导入新课 1.猜猜谜语。出示: 像云不是云,像烟不是烟,风吹轻轻飘,日出慢慢散。 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天气现象吗 (雾) 2.视频感知:我们来看一段视频,了解“雾”的形成。(出示有关“雾”的形成的视频)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观看视频,了解雾形成的科学现象,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3.自由交流:你能说一说对“雾”的认识吗 (有雾时,我们看不清远处的景物;空气很潮湿;雾一般出现在早晨或傍晚。) 4.导入新课: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关于雾的课文———《雾在哪里》。 5.教师板书课文题目,学生齐读。(板书:雾在哪里) 二、初读课文,熟知生字 1.自学要求:学生自由轻声朗读课文,画出生字词,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识记生字:(出示生字) (1)自由认读:读好前鼻音“论、岸、散”,读好整体认读音节“于、屋”。 (2)开火车读:相机正音。 (3)识记生字:开动脑筋记生字。学生各抒己见,教师总结。 ①加一加:“讠”加“仑”是“论”;“山”加“厂”加“干”是“岸”。 ②换一换:“到”减“刂”换“尸”就是“屋”。 ③减一减:“宇”减“宀”是“于”。 ④近义词辨析:“躲—藏”。 ⑤同音字辨析:“暗—岸”。 ⑥组词拓展识记:“梁”,可扩展为“桥梁、房梁、鼻梁、山梁”。 ⑦相同偏旁熟字比较识记:记忆“雾”,比较“霜、雪、雷”。 3.游戏识字:我给生字找朋友。(出示生字,学生组词。) 4.开展读词游戏:(出示) 大雾 淘气 于是 变暗 街道 桥梁 甚至 躲起来 消失 开火车读,齐读。 5.接读课文:让我们把这些字词带到课文中,一起来读好课文。 设计意图“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识字教学中采用灵活多样的形式,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下进行识字。学生参与度高,识字效果好。 6.整体感知:从前有一片雾,他是个( )的孩子。他把( )、( )、( )、( )、( )都藏了起来。(淘气 大海 天空 太阳 海岸 自己) 三、指导书写,稳中求进 1.出示生字,学生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出示,见P7-P11。) 书写指导切:左部的竖提起笔略高;右部的“刀”首笔从竖中线起笔,长撇舒展,穿插至竖提的右下方。 久:独体字,第一笔撇从竖中线上端左侧起笔,撇尖抵横中线;第二笔横撇从撇中点靠上起笔,横段短,撇段长;第三笔捺与横撇的撇段相接于田字格中心,捺脚与撇尖持平。 步:上下结构,上部宽扁,下部窄长。“止”首笔在竖中线上,长横在横中线上方;下方竖在竖中线上,长撇从右半格横中线上侧起笔,撇至左下格。 2.学生在课本上描红、临写。教师巡视指导。 3.展示学生写字作品,讲评,适当奖励。 四、朗读课文,布置作业 1.朗读课文,读好雾说话时的语气。 2.布置作业:抄写生字组成的词语各三遍。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复习导入 1.玩游戏:认读词语卡片。 大雾 于是 黑暗 大街 亲切 躲藏 海岸 淘气 甚至 桥梁 抢读、开火车读、齐读。 2.听写词语:于是 无论 海岸 屋子 一切 不久 散步 同桌互评,教师给听写全对的学生给予适当奖励。 3.总结文意:从前有一片雾,他是个( )的孩子。他把( )、( )、( )、( )、( )都藏了起来。(指名回答) 设计意图 巩固词语的方式很多,利用根据课文内容填空的方式来巩固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