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7286309

15《我与地坛(节选)》课件(共30张PPT)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日期:2024-06-20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82次 大小:11567765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我与地坛(节选),课件,30张,PPT,统编,高中
  • cover
(课件网) 《我与地坛》 作者:史铁生 ———史铁生 让历史铁一样地生着, 借助蹒跚的脚印不断看那写作着的心魂。 小说,以其精彩的叙事和跌宕的情节引人入胜,打开我们认识世间百态的视野之门;而散文,以其脉脉流淌的性情和淡如烟雨的描摹浸透心灵,点亮自我认知与觉醒的思想明灯。 散文是自由的、真实的,有作者的自我存在。他在其中,你也在其中。 今天,我们用最简单的方式来解读文本,共同去领悟史铁生用生命为我们上的这一节人生之课。 CONTENTS 01 作者介绍 02 作品分析 03 人物性格 04 艺术成就 目录 PART ONE 01 作者介绍 作者简介 史铁生(1951年1月4日一2010年12月31日) 原籍河北涿县,1951年 出生于北京,1967年 毕业于清华大学附属中学,1969年去延安一带插队。 因双腿瘫痪于1972年回到北京。后来又患肾病并发展到尿毒症,需要靠透析维持生命。 自称是“职业是生病,业余在写作”。 史铁生创作的散文《我与地坛》鼓励了无数的人。 2002年获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杰出成就奖。 曾任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北京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残疾人协会评议委员会委员。 2010年12月31日凌晨3点46分因突发脑溢血逝世。 根据其生前遗愿,他的脊椎、大脑捐给医学研究;他的肝脏捐给需要的患者。 “心血倾注过的地方不容丢弃,我常常觉得这是我的名字的昭示, 让历史铁-样地生着,以便不断的去看它,不是不断的去看这些文字, 而是借助这些踌躇的脚印不断看那一向都在写作着的灵魂,看这灵魂的可能与大向” ———史铁生解释他的名字 地坛 又称方泽坛 建于明代嘉靖九年,即公元1530年,是明清两代帝王祭地的场所,也是我国最大且是唯一现存的祭地之坛。 始建时,坛外辟有护坛一千四百七十六亩,坛内总面积六百四十亩。现为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 地坛的整个建筑体现了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精华、端庄、雄伟、别具一格。 从整体到局部都遵照我国古代“天圆地方”、“天青地黄 “天南地北”、“龙凤”、“乾坤” 等 传统观念和象征传说构思设计的。地坛现存方泽坛、皇祗室、宰生亭、斋宫、神库等古建筑。 PART TWO 02 文本分析 带着深沉的情感默读课文,标记出触动你的语句和段落,与大家简单分享你为何会被触动。 本文节选自原著开篇部分,自然分为两个章节,根据你理解的文本,试为两部分分别拟作一个小标题。 我与地坛结缘、地坛缘起、注定的相遇等 我和母亲、我的痛悔等 1.“我”与地坛的相遇,读起来给人一种怎样的感觉? 强烈的宿命感: 离我家近、离的很近、缘分、总是在它周围、宿命的味道、为了等我、等待了四百多年、上天的苦心安排。 2.这种宿命感从何而来? 遭受身体残疾的巨大打击 年纪轻轻无法接受残酷现实的巨大痛苦 将一切归结为命运的安排,不必反抗,无力反抗 3.地坛如何吸引了“我”,让我一天到晚耗在这园子里? 它距离“我”很近。(可去的空间) 它为失魂落魄的人准备好了一切。在园中一个人更容易看到时间和自己的身影。(沉静的空间) 它是人口密聚的城市里一个宁静的去处。(逃离的空间) 它是可以逃避一个世界的另一个世界。 记不清都是在它的哪些角落里了,我一连几小时专心致志地想关于死的事,也以同样的耐心和方式想过我为什么要出生。去窥看自己的心魄。(思考的空间) 4.是怎样的一个古园,吸引了我十五年来总得来这?结合文本赏析,同为地坛景象,前后景物描写各有侧重,角度有何不同? “它一面剥蚀了古殿檐头浮夸的琉璃,淡褪了门壁上炫耀的朱红,坍圮了一段段高墙,又散落了玉砌雕栏,祭坛四周的老柏树愈见苍幽,到处的野草荒藤也都茂盛得自在坦荡。” 从中你能读出地坛的过去是什么样子吗?它的现在又是什么样子? 装饰华丽、气势雄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