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物的演变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 1.能描述已经灭绝的生物和当今某些生物的相似之处。 2.能说出生物的演变过程。 科学探究 1.能根据古生物和现代生物的不同之处提出探究性问题。 2. 能通过案例分析、查阅资料等方式获取有关生物演变的信息。 3.能用科学语言、概念图等方式记录整理信息。 4.能运用分析、概括等方法得出结论。 5.能运用时间轴简图、小论文等形式呈现探究的过程与结论。 6.能对自己和他人的探究活动作出评价。 科学态度 1.能对古生物和现存生物的相似性产生探究的兴趣。 2.能实事求是地尊重调查的结果。 3.能与他人合作、沟通交流,综合考虑多人意见,形成集体的观点。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能描述已经灭绝的生物和当今某些生物的相似之处。 2.难点:能说出生物的演变过程。 三.教学设计 导入 教师:同学们,你知道人类是怎样逐渐演变的吗? (出示人类进化演变图) 教师:那么其它生物是如何演变的呢? (学生思考并反馈) 教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相关知识。 新授 (出示马图片) 教师:马的演变过程是怎样的呢? (学生思考并反馈) 讲解: 1.始祖马的身体只有狐狸那么大。头骨小,牙齿构造简单,齿冠低。前足4趾着地,后足3趾着地。背部弯曲,脊柱活动灵活。生活在北美的森林里,以嫩叶为食。 2.渐新马体大如羊。前后足均有3趾,中趾明显增大。颊齿仍低冠,臼齿齿尖已连成脊状。仍生活在森林里,以嫩叶为食。 3.中新马前后足均有3趾,但只有中趾着地行走,侧趾退化。身体已有现代的小马那样大。四肢更长,齿冠更高。背脊由弧形变为硬直,由善于跳跃变为善于奔跑。以草料为食。 4.现代马身体达到现代马的大小,中趾充分发达,趾端成为硬蹄,牙齿除齿冠更高外,咀嚼面的褶皱更为复杂,反映出对奔驰于草原和嚼食干草的高度适应。 (出示不同时期马的骨骼化石和复原图) 教师:观察不同时期马的骨骼化石和复原图,你能获得什么信息? (学生思考并反馈) 归纳:我们可以看出,马在演变过程中,马的形态结构、生活环境都发生着变化,前肢趾数由4趾→3趾→1趾,体型由小到大,四肢由短变长,环境由森林到草原。生物的演变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演变的结果使生物更加适应环境。 教师:那么,地球上的生物是怎样演变的呢? (学生思考并反馈) 讲解: 1.大约6亿年前,在海洋里出现了较为简单的单细胞生物,在以后漫长的演变过程中,逐渐演化成了体型大得多的生物,如结构简单有坚硬外壳的动物———三叶虫。 2.大约4亿年前,海洋中出现了最早的鱼类———甲胄鱼。 3.大约3亿年前,有些鱼开始爬向陆地生活,逐渐演变成了两栖动物。 4.大约2亿年前,两栖动物已经能够适应陆地生活,演变成了可以在陆地产卵、孵化的爬行动物,如恐龙。 5.大约7000万年前,有些爬行动物逐渐演变成了鸟类和哺乳类动物。 教师:动物的演变过程是怎样的呢? (学生思考并反馈) 归纳:单细胞 鱼类 两栖类 爬行类 鸟类 哺乳类。 教师:动物的演变趋势是怎样的呢? (学生思考并反馈) 归纳:动物的进化历程可以概括为: 由单细胞到多细胞,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 教师:植物的演变过程是怎样的呢? (学生思考并反馈) 归纳:单细胞 藻类 苔藓类 蕨类 裸子植物 被子植物。 讲解:纵观植物界的发生发展历程,可以看出整个植物界沿着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从无分化到有分化、从水生到陆生的规律演化。新的种类在不断产生,不适应环境条件变化的种类不断死亡和绝灭。 教师:通过对动植物进化历程的分析、比较,我们能得出什么结论呢? (学生思考并反馈) 归纳:在研究生物的进化的过程中,化石是重要的证据。越古老的地层中,形成化石的生物越简单、低等、水生生物较多;越靠近近代的地层中,形成化石的生物越复杂、高等、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