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年级第四课《春天的歌》 音乐单元作业设计 一、单元信息 基本信息 学科 年级 学期 教材版本 单元名称 音乐 三年级 第二学期 人音版 《春天的歌》 单元 □ 自然单元 重组单元 组织方式 序号 课时名称 对应教材内容 1 学唱《嘀哩嘀哩》 第四单元第一课时 聆听《春》 课时信息 2 学唱《春天举行音乐会》 第四单元第二课时 3 聆听《杨柳青》 第四单元第三课时 认识民族乐器“笙” 二、单元分析 (一)课标要求 本章内容是人民音乐-出卷网-小学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内容。按照《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22 年版)》要求,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掌握以下内容: 1.在聆听和演唱音乐作品中,想象或联想音乐表现的“春”的意境,能用歌声表达对春天和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2.通过学唱歌曲,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各项音乐活动,激发学生专注感受、体验和自由想象音乐情境的能力,激发创新意识,并初步体会获得成功的喜悦。 3.能够用自然的声音、准确的节奏和音高有感情地演唱歌曲(独唱与合作演唱等)。 4.认识并掌握十六分音符 x 和八分休止符 0,并能在演唱、编创等音乐 实践活动中正确表现及运用。 5.认识民族乐器—笙,并记住笙的音色特点。 (二)教材分析 本单元以“春天的歌”为主题,安排了一组和“春”有关的音乐,教师带着学生在器乐合奏曲《杨柳青》中感受“客舍青青柳色新”的春意;在维瓦尔第的小提琴协奏曲《春》中聆听淙淙泉声、啾啾鸟鸣、隆隆春雷;唱着《嘀哩嘀哩》去寻找春天,一起欣赏春天举行的美妙音乐会。 1 《杨柳青》是一首根据江苏民歌改编的器乐合奏曲,在该曲欣赏中除了让学生感受乐曲明快、清新的民歌风格外,安排了民族吹管乐器--笙的认识。歌曲最早的歌词的确与柳色青青有关,在流传的过程中逐步成为脱离歌词内容的衬词“杨柳叶子青啊”,歌曲因此而得名。这首乐曲为 D 宫调式,2/4 拍。全曲速度较快,情绪欢快活泼、热情风趣,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歌唱和对家乡的热爱。 《春》这首乐曲系 18 世纪意大利作曲家维瓦尔第的小提琴协奏曲《四季》中的第一乐章,乐曲以回旋曲形式写成。一个主要的主题(即春天的主题在四个插部前后反复出现)。主题是那么的华丽洒脱,生气蓬勃,充满了欢快的春天气息,仿佛在呼喊:“春天来了!”在主题反复之间为四个插部,这些插部采用了早期音乐中朴素的标题音乐的造型手法,表现了春天的美好以及人们无限欢欣愉悦的心情。 《嘀哩嘀哩》是一首深受孩子们喜爱的歌曲,反映儿童通过观察大自然的变化,寻找春天的足迹、迎接春天的到来。曲调欢快活泼,它以天真的语气歌唱美丽的春天,抒发心中无限欢乐的感情。歌曲为 4/4 拍大调式,采用带再现的两段体结构。每乐段由四个乐句构成,结构规整。 《春天举行音乐会》是一首曲调欢快活泼的儿童歌曲。跳动的节奏、流畅的旋律,描绘了一副充满生机的春色图景,象声词编织了一曲优美动听的“春天交响曲”。歌曲为 2/4 拍,带再现的二段体结构,每段各有四个乐句。 (三)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的知识面还不够丰富,音乐基础知识掌握得不多,有一大部分学生在一、二年级乐理知识没有掌握好,识谱能力和欣赏能力都较差,但他们的感受、探索、创新能力正逐步增强,必须丰富教学内容和形式,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去感受音乐美。本单元的教学以演唱、欣赏歌曲为载体,提高学生知识技能,激发学生能用美妙的声音与动作歌唱春天、表现春天。 三、单元学习与作业目标 (一)单元学习目标 1.能用欢快、活泼的情绪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嘀哩嘀哩》和《春天举行音乐会》。能编创节奏并选择合适的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2.能记住和哼唱小提琴协奏曲《春》的主题,并能创编相应的动作表现音乐旋律的变化。 3.聆听民乐合奏《杨柳青》,感受乐曲明快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