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初中音乐课件、教案、试卷中心
用户登录
资料
搜索
ID: 17337867
人教版初中音乐九年级下册第五单元 乘着歌声的翅膀——《母女夜话》课件带音频(共18张PPT)+教案
日期:2025-05-04
科目:音乐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95次
大小:1315347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张
人教
,
母女夜话
,
PPT
,
18张
,
音频
,
课件
纳西族简介 基本信息 名称:纳西族 英文:Nakhi 人口:324679 语言:纳西语 文字:东巴文、哥巴文 信仰:东巴教、藏传佛教 地域:云南、四川和西藏的交界地区,主要聚居于云南省丽江市、迪庆州。 文化遗产 世界文化遗产———丽江古城(1997) 世界记忆遗产———纳西东巴古籍文献(2003) 世界自然遗产———三江并流(2003,与兄弟民族共享)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纳西东巴画(2006)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纳西族手工造纸技艺(2006)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纳西“热美蹉”(2008) 宗教文化 东巴教是纳西族的特有宗教。东巴文化因保存于东巴教而得名。主要包括东巴文字、东巴经、东巴绘画、东巴音乐、东巴舞蹈、东巴法器和各种祭祀仪式等。 东巴,意为智者,是宗教活动的组织者、主持者,又由于他们掌握东巴文,能写经、诵经,能舞蹈、绘画、雕塑,懂得天文、地理、历法,所以成为纳西族古文化的重要传承者。东巴教即因东巴而得名。《母女夜话》教学方案 教学目标 1.欣赏《母女夜话》,感受音乐情绪,培养学生理解和分析歌曲的能力。 2.通过欣赏《母女夜话》,了解朱践耳及其主要作品。 教学重难点 1.欣赏《母女夜话》,感受音乐情绪,培养学生理解和分析歌曲的能力。 2.通过欣赏《母女夜话》,了解朱践耳及其主要作品。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欣赏《母女夜话》。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首歌曲叫做《母女夜话》,选自《纳西一奇》的第三乐章,是一首柔美的曲子。今天就让我们去探寻这首歌的魅力吧。 【设计意图】通过简单介绍,激发学生兴趣。 二、新课 1.朱践耳 朱践耳(1922年—2017年),我国作曲家,音乐家。中学时代曾自学钢琴、作曲。 作为一名异常勤奋的作曲家,朱践耳在许多重要的音乐创作领域都留下了成功的记录。主要的作品有交响曲十部及其它体裁的交响乐作品十余部,他的音乐作品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朱老的交响乐创作立足于传统,并借鉴西方技法,在现代的艺术语境中创造性地运用新的音乐语言,赋予传统民族文化新的思想内涵。 朱老说:“音乐创作从古典时期的共性写作到近现代的个性写作的演变是一种进步的趋势、必然的趋势。几乎每一个作曲家都在艺术探索和艺术追求中,力求别出心裁,另辟蹊径,为自己寻找一个与众不同的定位。”他自己的定位是“兼容并蓄,立足超越”。 【设计意图】通过简单介绍,使学生了解歌曲背景,从而更好地把握歌曲。 2.交响诗 一种单乐章的标题交响音乐,脱胎于19世纪的音乐会序曲,强调诗意和哲理的表现。交响诗的形式不拘一格,常根据奏鸣曲式的原则自由发挥。 交响诗的名称为F.李斯特所创,他认为“标题能够赋予器乐以各种各样性格上的细微色彩,这种种色彩几乎就和各种不同的诗歌形式所表现的一样”,因此他把标题交响音乐和诗联系起来称交响诗。其所作十三首交响诗以诗歌、戏剧、绘画以及历史事迹等为题材,广泛采用主题变形的手法,塑造出特定标题内容的艺术形象。 【设计意图】通过歌词赏析,强化同学们对于歌曲情感的把握。 3.纳西一奇 交响音诗《纳西一奇》这首作品完成于1984年春,共四个乐章,每个乐章均有标题,分别是《铜盆滴漏》、《蜜蜂过江》、《母女夜话》和《狗追马鹿》,属于标题音乐性质。1984年,作品在第十一届“上海之春”由上海交响乐团首演,黄贻钧指挥。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就是其中的第三乐章。 这部作品以广泛流传在云南纳西族居住地区的口弦音乐为基本素材创作而成。 4.介绍纳西族 纳西族生活在我国云南丽江地区,素以勇敢剽悍、秉直淳朴而著称,其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如象形文字及用它写成的《东巴经》,为世界文化之珍奇。他们的民族舞蹈———东巴舞也十分独特,其舞谱被认为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
立即下载
免费下载
(校网通专属)
登录下载Word版课件
同类资源
其他版本初三上学期《歌剧漫谈》 教学设计(表格式)(2025-03-25)
(新教材)湘教版音乐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欣赏《渔舟唱晚》《百鸟朝凤》《二泉映月》课件+素材(2025-03-26)
人教版(2024)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采花》教学设计(2025-03-25)
湘教版音乐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会师歌》课件+素材(2025-03-24)
人音版(2024)七年级下册(2024)第四单元桑塔露琪亚 教学设计(2025-03-23)
上传课件兼职赚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