欣赏《流水》教学方案 教学目标 了解古琴及相关知识; 了解乐曲《流水》相关故事,感受音乐情绪。 教学重难点 了解古琴及相关知识; 了解乐曲《流水》相关故事,感受音乐情绪。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古琴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故事分享:关于友情的故事。 师:相信大家都有很好的朋友,有没有记忆特别深刻的故事与大家分享呢? 学生分享。 师:今天我们来听听伯牙与子期的故事。 【设计意图】通过互相分享引出本节课乐曲主题,创设学习情境。 二、新课 1. 初听乐曲,感受音乐情绪。 思考:这首乐曲给你什么感受? 2. 故事介绍 春秋时代,有个叫伯牙的人,精通音律,琴艺高超,是当时著名的琴师。伯牙年轻的时候聪颖好学,曾拜高人为师,琴技达到很高的水平,但他总觉得自己还不能出神入化地表现对各种事物的感受。伯牙的老师知道他的想法后,就带他乘船到东海的蓬莱岛上,让他欣赏大自然的景色,倾听大海的波涛声。伯牙举目眺望,只见波浪汹涌,浪花激溅;海鸟翻飞,鸣声入耳;山林树木,郁郁葱葱,如入仙境一般。一种奇妙的感觉油然而生,耳边仿佛响起了大自然那和谐动听的音乐。他情不自禁地取琴弹奏,音随意转,把大自然的美妙融进了琴声,伯牙体验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境界。老师告诉他:“你已经学会了。” 一夜伯牙乘船游览。面对清风明月,他思绪万千,于是又弹起琴来,琴声悠扬,渐入佳境。忽听岸上有人叫绝。伯牙闻声走出船来,只见一个樵夫站在岸边,他知道此人是知音,当即请樵夫上船,兴致勃勃地为他演奏。伯牙弹起赞美高山的曲调,樵夫说道:“真好!雄伟而庄重,好像高耸入云的泰山一样!”当他弹奏表现奔腾澎湃的波涛时,樵夫又说:“真好!宽广浩荡,好像看见滚滚的流水,无边的大海一般!”伯牙兴奋极了,激动地说:“知音!你真是我的知音。”这个樵夫就是钟子期。从此二人成了非常要好的朋友。两人分别约定,明年此时此刻还在这里相会。第二年,伯牙如期赴会,但却久等子期不到。于是,伯牙就顺着上次钟子期回家的路去寻找。半路上,他遇到一位老人打听子期的家。这一打听才知道,原来,这位老人正是子期的父亲。老人告诉伯牙,子期又要砍柴又要读书,再加上家境贫寒,积劳成疾,已经在半月前去世了。子期去世时担心伯牙会这在里久等,叮嘱老人一定要在这一天来通知伯牙。听到这个消息后悲痛欲绝。他随老人来到子期的坟前,抚琴一曲哀悼知己。曲毕,就在子期的坟前将琴摔碎,并且发誓终生不再抚琴。自此始有高山流水遇知音,伯牙摔琴谢知音的典故,后有称颂其事,在此筑馆纪念,称为琴台,现琴台东对龟山,西临月湖,成为武汉著名古迹胜地。 3. 再听乐曲,分析乐曲 古琴曲《流水》是以我国古代著名的“俞伯牙、钟子期,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为题材创作的。它和《高山》原为一曲,到唐代时分为两曲。经过各朝各代琴师的加工整理,现在多见的《流水》为清代《天闻阁琴谱》中的版本。 乐曲共九段,另有尾声。可以分为具有起、承、转、合结构关系的四个部分。 起,包括第一至第三段。第一段是散板开始的引子,预示了全曲的曲调和风格。尤其是时而出现的上滑音,像被什么东西抑制着的一股强大力量,似乎一有机会就会倾泻出来。第二段及第三段,曲调活泼生动,像是山涧小溪唱着欢乐的歌潺潺流去,它抒发着对未来的希望和远大的抱负。 承,包括第四、五两段。那绵延不断、富于歌唱性的旋律犹如消涓溪流正汇集成滚滚洪波。开始是流畅的按音,经过多次变化,接着以连续下行模进延伸,形成了势不可挡的气势。 转,包括第六、七两段。这是惊心动魄的一部分。那简洁有力的曲调,那大幅度的滑音及大量的滚、拂手法的运用,真实地描写了急流奔涌、江水滔滔的浩瀚气势,揭示出主人公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坚强信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