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7362437

13.《读书 目的和前提》《上图书馆》同步练习 (含答案)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日期:2024-06-16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84次 大小:24708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2023-2024,必修,语文,高中,统编,学年
  • cover
13 《*读书:目的和前提》《上图书馆》 一、基础知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题。 少年时代,我唯一熟悉并可以利用的是我祖父的巨大藏书室。在它数以千计的卷帙(yì/zhì)里面,绝大多数我一点不感兴趣,也永远不会再感兴趣。可是就在这故书堆中,渐渐地,我也发现了另一类东西。一开始吸引我的只是不多的那么几本书;但正是它们,促使我慢慢地将这显得如此无聊的藏书整个翻了一遍,并且终于发掘到自己感兴趣的东西。那不过是一部配有格兰威尔引人入胜插图的《鲁滨逊漂流记》,以及两巨册1830年出版的四开的《一千零一夜》的德译本,同样配有插图。这两部书告诉我,在灰色的大海里也可以捞到珍珠。从此我便     地搜寻大厅中那一个个高高的书架,经常在扶梯顶上一坐就是几个钟头,要不便(扒/趴)在地板上,让周围一摞(luó/luò)一摞的书将自己围起来。也是在那个时候,我第一次读到了巴尔扎克的名字。书架上有几册还是他生前出版的十六开蓝色硬纸面的德译本。我没有忘记,我怎样第一次翻开他的作品,却几乎不懂他说些什么。主人公的财务状况竟描写得如此详尽,每个月入息多少,从母亲方面得到的遗产是多少,还有希望得到多少遗产,以及欠债多少,等等。我大失所望。我所期待的是充满狂热与    的故事,是前往陌生国度的旅行,或者是甜蜜而冒险的艳遇;谁知没有这一切,却要我去操心一个年轻人,一个还完全陌生的年轻人的钱包!我厌烦地将那本蓝色小书放回原处,从此许多许多年都没再读巴尔扎克,直至很久很久之后重新发现他;这次才是认认真真的发现,    的发现。 1.文中加点字的注音或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帙(yì)  扒 摞(luó) B.帙(zhì) 扒 摞(luò) C.帙(yì) 趴 摞(luó) D.帙(zhì) 趴 摞(luò) 2.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孜孜不倦 纠葛 一劳永逸 B.废寝忘食 纠缠 事半功倍 C.孜孜不倦 纠缠 事半功倍 D.废寝忘食 纠葛 一劳永逸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3—4题。 后来我上大学进了清华。清华给我的教益极多,这当中它的图书馆又是我的一大恩师。它比“公书林”更神气:文艺复兴式的红色外表,大理石的门厅,玻璃地板的书库,软木地板的阅览室———当时新建的第三阅览室好像有一个足球场那么长,其中各种精美的书刊闪着光,(    )。就是在这个“指定参考书阅览室”里,我和我的同学好友们读了柏拉图《对话》的英译本,西洋哲学史,古罗马史,希腊悲剧,英国16、17世纪诗剧,等等,进入了一个知识上和情感上的新世界,一片灿烂! 真实的世界却在暗淡下来。《七七事变》一起,清华图书馆的灯光全灭了。 3.下列依此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它们在一个19岁青年的心上投下了温情和宁静的光 ②宽长的书桌上两端各立一个铜制的高台灯 ③是后来任何日光灯、白炽灯所不能比的 A.①③② B.②①③ C.③②① D.①②③ 4.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清华给我的教益极多,这当中它的图书馆又是我的一大恩师。它比“公书林”更神气。 B.软木地板的阅览室———当时新建的第三阅览室好像有一个足球场那么长。 C.西洋哲学史,古罗马史,希腊悲剧,英国16、17世纪诗剧,等等。 D.《七七事变》一起,清华图书馆的灯光全灭了。 5.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20字。 微阅读,是一种借短消息、网文和短文体生存的阅读方式。①            。口袋书、手机报,都体现了这一特征。对很多人来说,微阅读就是浅阅读,就是浪费时间消费段子。②             ,因为即便是微小,它也有自己存在的逻辑,不仅如此,微小,也能见证大千世界。一些阅读达人号召不要迷恋微阅读,说那是“伤不起的快餐文化”,这样的态度,背后隐藏的不是对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