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7380936

第6课 动荡的春秋时期 课件

日期:2024-06-20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30次 大小:51300573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7
6课,动荡,春秋,时期,课件
  • cover
(课件网) 第6课 动荡的春秋时期 部编版 七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 早期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 探春秋动荡之因 评春秋动荡之果 品春秋动荡之象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迁都洛邑,东周开始 东周 公元前770年 公元前476年 公元前221年 公元前475年 春秋 战国 因孔子编订的史书《春秋》年代相当而得名。 因西汉刘向编订的《战国策》一书而得名。 古代生产工具的演进 北京人的打制石器 先秦时期的耒耜 春秋战国时期的铁农具 商周时期的青铜农具 石器时代 青铜时代 铁器时代 可见:生产工具是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 春秋时期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经济、政治、思想、生活等方方面面的变化,我国历史开始进入第一个大动荡大分裂阶段。 “宗庙之牺(作祭品用的牛),为畎亩(田间,田地)之勤” ———《国语.晋语》 探春秋动荡之因 图一 山西出土的春秋晚期牺牛图 图二 图三春秋牛耕壁画及铁犁 Q1: 你从下面组图中可得出哪些历史信息 据图可知:春秋时期已经使用铁器和和牛耕, 生产力大幅提高。 春秋时期农业的发展 莲鹤方壶 青铜剑 马山一号楚墓出土的丝织品 手工业的发展 木雕盘龙 具体表现:手工业规模不断扩大,青铜业、冶铁业、纺织业、煮盐业、漆器制作等都有所发展。 商业的发展 齐有渠展之盐,燕有辽东之煮。 --《管子·轻重甲》 临淄甚富而实,其民无不吹竽、鼓瑟,击筑、弹琴,斗鸡、走犬。六博、跆躏者;临淄之途,车毂击,人肩摩,连衽成帷,举袂成幕,挥汗成雨;家敦而富,志高而扬。 --《史记·货殖列传》 具体表现:商业活动逐渐活跃,很多城市出现了商品交易市 场,金属货币被更多使用。 铁器、牛耕的使用 生产力水平大幅提高 农业发展 手工业发展 商业发展 春秋时期的经济发展 春秋时期政治方面的变化 春秋时期,由于农具的进步,各诸侯国都开始了垦荒的高潮。垦荒的结果使黄河流域凡是当时具备条件的土地全部开垦。 --《简明春秋史》 Q2:春秋时期铁器牛耕应用于农业生产,有什么积极作用? 促进了农业上的深耕细作,为大规模垦荒、扩大耕地创造了条件。 品春秋动荡之象 Q3:根据材料判断,谁的实力增强了?谁的实力被削弱了? 为什么? 诸侯国的实力增强, 周天子的实力被削弱。 王室衰微,分封制瓦解 王室衰微 名称 土地 人口与财力 天子与诸侯的关系 西周 直辖方圆千里 人口众多 资源丰富 周天子是天下共主,在政治上拥有最高地位 东周 直辖方圆百里 人口、土地所剩无几 周天子只是名义上的天下共主,受制于强大的诸侯 结论 Q4:结合表格内容与教材P30,周王室衰微有哪些具体表现? 分封制逐步瓦解 财政陷入困境 统治力大减,政治地位下降 平王之时(平王统治时期),周室衰微(周周天子势力衰弱),诸侯强并弱(诸侯变强,兼并弱小国家),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政权在诸侯手中)。 --《史记·周本纪》 Q4:根据材料,可以知道春秋时期出现了什么状况?导致什么后果? 状况:春秋时期,诸侯取代周天子的地位操纵了国家政治。 后果:诸侯各自为政,相互攻伐,国家处于分裂割据 之中,社会动荡,百姓流离失所。 礼乐征伐自天子出。 礼乐征伐自诸侯出。 诸侯争霸 春秋诸侯争霸形势图 Q5:结合左图和教材P30-31,观看春秋争霸的视频,回答: 1.诸侯争霸的原因: 2.目的: 3.先后出现的霸主: 4.首霸是?首先称霸的原因是? 王室衰微 诸侯政治经济发展 民族间的矛盾 各诸侯国为了自身的利益相互争斗 争夺霸主地位 齐桓公 晋文公 秦穆公 楚庄王 齐桓公 输入标题 首霸齐桓公 齐国是东方一个大国,临海,盛产鱼盐矿藏,经济富庶。 --朱绍侯《中国古代史》 齐桓公任用管仲进行改革,发展生产训练军队,使齐国经济和军事实力大增,齐桓公打着“尊王攘夷”旗号,号令诸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