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7425094

第二单元 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同步练习(学生版+教师版)2023-2024 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

日期:2024-06-16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82次 大小:104983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第二,七年级,历史,初中,编版,2023-2024
    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核心必备 1.战国七雄: (1)形成:①三家分晋:赵、魏、韩。 ②田氏代齐。 ③战国七雄———齐、 、燕、韩、赵、魏、 。 (2)战争性质: 战争 (3)著名战役:桂陵之战、马陵之战、 等。 2.商鞅变法: (1)目的:确立新的 ,以求富国强兵,在兼并战争中取胜。 (2)变法: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用 主持变法。 (3)主要内容:①在政治上,确立 制,废除贵族世袭特权,改革户籍制度,严明法度;②在经济上,废除 ,鼓励耕织,统一度量衡;③在军事上,奖励军功。 (4)影响:使秦国国力大为增强,军队战斗力提高,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国 奠定了基础。 3.造福千秋的都江堰: (1)修建:战国后期,公元前256年,秦国蜀郡郡守 在成都附近的岷江上修建了都江堰。 (2)影响:使成都平原成为沃野,被称为“天府之国”。 易错字:秦、桂陵、马陵、商鞅、都江堰 建思维: 基础必练 1.“始春秋,终战国。五霸强,七雄出”,其中的“七雄”是指 ( ) A.晋、楚、齐、韩、赵、燕、魏 B.楚、秦、赵、宋、魏、齐、韩 C.齐、楚、秦、燕、赵、魏、韩 D.吴、魏、燕、赵、楚、秦、韩 2.某位老师从网上搜集到下面三则资料做课件。由此,我们可以判断该老师的课件主题是 ( ) ①桂陵之战  ②马陵之战 ③长平之战 A.西周兴亡 B.春秋争霸 C.战国称雄 D.商鞅变法 3.战国时期是我国历史上社会大变革时代,各诸侯国纷纷变法。其变法的直接目的是 ( ) A.促进生产力发展 B.实现富国强兵 C.缓和社会矛盾 D.推动思想进步 4.(2022·武汉期末)实物史料可以明确反映和传递历史信息。下图中的文物“商鞅铜方量”可以佐证商鞅主持变法期间 ( ) A.确立县制 B.鼓励耕织 C.统一度量衡 D.奖励军功 5.《史记》记载:“秦,虎狼之国。”而秦军的战斗力十分强大,被称为“虎狼之师”。秦军战斗力的增强主要得益于商鞅变法的 ( ) A.确立县制 B.鼓励耕织 C.户籍制度 D.奖励军功 6.小牛一家人是生活在战国时期蜀郡附近的农民。下列对他家农业生产情况的描述,正确的是 ( ) ①他爸爸牵着牛耕地去了 ②他们家里又买了一些铁制农具 ③都江堰修好后,他们灌溉田地更方便了 A.可能全部都是事实 B.都不可能出现 C.③在当时不可能出现 D.②在当时不可能出现 7.《马可·波罗行纪》一书中说:“都江水系,川流甚急,川中多鱼,船舶往来甚众,运载商货,往来上下游。”材料主要是肯定都江堰 ( ) A.渔业资源丰富 B.水运作用显著 C.防止洪水泛滥 D.保障农业生产 能力提升 8.《史记·商君列传》中记载:“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者。……后五月而秦孝公卒,太子立……遂灭商君之家。”这段材料说明 ( ) A.商鞅变法失败的原因是触犯了奴隶主贵族的利益 B.社会改革必须顺应历史潮流 C.太子即位后顺应民心处死商鞅 D.改革可能遇到重重阻力,并付出沉重的代价 9.根据下表中的有关信息,可以知道商鞅变法中直接关系到秦与六国交战胜多负少的相应措施是 ( ) 时间 秦与六国 交战 战争结果 商鞅变法到秦王嬴政即位前(共109年) 65次 全胜 失败 互有胜负 58次 3次 4次 A.鼓励耕织 B.奖励军功 C.确立县制 D.废除井田制 1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七雄戈戟乱如麻,四海无人得坐家。 ———[唐]胡曾《咏史诗·流沙》 材料二 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无私,罚不讳强大,赏不私亲近…… ———《战国策·秦策一》 (1)唐朝诗人胡曾写有多首咏史诗,评叙历史人物及历史事实。材料一“七雄戈戟乱如麻,四海无人得坐家”评叙的是我国哪一历史时期的历史事实 这一时期有哪些著名战役 (2)材料二中的“商君”是指谁 他主持的变法对秦国后来的发展产生了什么深远影响 (3)你认为“商君”主持的变法取得成效的原因有哪些 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核心必备 1.战国七雄: (1)形成:①三家分晋:赵、魏、韩。 ②田氏代齐。 ③战国七雄———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