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7425100

第三单元 第13课 东汉的兴衰 同步练习(学生版+教师版)2023-2024 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

日期:2024-06-16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35次 大小:160683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七年级,历史,初中,编版,2023-2024,教师
    第13课 东汉的兴衰 核心必备 1.光武中兴: (1)西汉的灭亡:公元9年,外戚王莽夺取政权,建立新朝,西汉灭亡。 (2)东汉的建立:公元25年,刘秀称帝,定都洛阳,史称东汉。 (3)措施:①经济方面:释放奴婢,减轻农民负担;②政治方面:减轻刑罚,合并郡县,裁减官员,惩处贪官污吏;③民族方面:允许北方少数民族内迁,缓和民族矛盾。 (4)作用: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社会出现了比较安定的局面,史称“光武中兴”。 2.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1)表现:东汉中期以后,继位的皇帝大多年幼,太后主持朝政,重用自己的亲戚,导致外戚势力膨胀。皇帝长大后,依赖宦官夺权,宦官由此得到宠信,把持朝政。如此循环往复,形成了东汉后期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的局面。 (2)影响:造成社会混乱,动摇了东汉的统治,东汉王朝走向衰亡。 3.黄巾起义: (1)原因:东汉后期朝政腐败、时局动荡不安、贫民流离失所,再加上自然灾害频发。 (2)时间:184年;领导人:张角;结果:被镇压下去了。 (3)影响:沉重打击了东汉的统治,使其一蹶不振。 易错字:王莽、外戚、宦官。 建思维: 基础必练 1.“一进为过厅,内院有双鹤对舞……二进为堂屋,堂上置樽酒,主客对酌……楼下系一猛犬,有仆役执帚清扫。”东汉画像砖中这一安逸祥和的世俗生活景象反映了 (A) A.光武中兴,人民生活安乐 B.宦官专权,社会动荡不安 C.外戚专权,政治腐败不堪 D.“文景之治”,经济繁荣发展 【解析】依据题干信息“一进为过厅,内院有双鹤对舞……二进为堂屋,堂上置樽酒,主客对酌……楼下系一猛犬,有仆役执帚清扫”“东汉画像砖”可知,材料内容反映了东汉时期光武中兴,人民生活安乐的世俗生活景象,A符合题意;东汉中后期外戚宦官交替专权,民不聊生,B、C不合题意;“文景之治”是西汉初期的盛世,东汉画像砖不可能出现,D不合题意。 2.民生是人民幸福之基、社会和谐之本。东汉初期促成“光武中兴”局面出现的民生方面措施是 (B) A.改革内政,惩处贪官 B.释放奴婢,减轻农民负担 C.合并郡县,裁减官员 D.以德化民,废除严刑峻法 【解析】据题干“民生方面措施”判断,只有“释放奴婢,减轻农民负担”符合题意;A、C属于政治改革措施,D属于律法改革措施,均排除。 3.史学家赵翼说:“东汉多女主临朝,不得不用其父兄子弟以寄腹心,于是权势太盛。”这反映出当时的东汉出现了 (C) A.光武中兴 B.宦官专权 C.外戚专权 D.农民起义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东汉”“女主临朝”“用其父兄子弟”可知,东汉时期出现外戚专权的现象。 4.东汉的建立者励精图治,使国家出现繁荣局面,但好景不长,东汉中后期却走向衰落。东汉统治走向衰落的最主要原因是 (D) A.自然灾害频繁发生 B.农民起义的打击 C.王莽施政加剧动荡 D.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 【解析】东汉中期以后,由于继位的皇帝大多年幼,不能主政,逐渐形成了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的局面,这种恶性循环最终动摇了东汉的统治,东汉王朝走向了衰亡。故东汉统治走向衰落的最主要原因是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 5.《后汉书·皇甫嵩传》记载,黄巾起义爆发后,起义军“燔烧官府,劫略聚邑,州郡失据,长吏多逃亡。旬日之间,天下向(响)应,京师震动”。这主要表明,黄巾起义 (B) A.源于东汉朝政腐败 B.沉重打击了东汉统治 C.取得了最终的胜利 D.遭到统治者联合镇压 【解析】184年,经过精心策划,太平道创立人张角领导的一场有组织、有准备的农民起义———黄巾起义爆发,起义军在全国各地同时向东汉王朝发动猛烈进攻,腐败的东汉政权迅速处于土崩瓦解的境地,由于东汉军队的残酷镇压,黄巾起义被镇压下去,但起义沉重打击了东汉的统治。 能力提升 6.“文景之治”“光武中兴”局面出现的共同因素是 (D) A.严刑峻法,法家思想治国 B.奖励耕织,推广铁器牛耕 C.整顿吏治,严惩外戚宦官 D.轻徭薄赋,减轻农民负担 【解析】严刑峻法,法家思想治国是秦始皇统治时期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