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7425125

专题三 中国古代科技文化 试卷(学生版+教师版)2023-2024 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

日期:2024-06-16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78次 大小:386983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专题,教师,七年级,历史,初中,编版
    专题三 中国古代科技文化 时空定位 主题归纳 主题 科技文化成就 项目 概况及意义 诸子 百家 思想 老子 道家学派创始人。 思想观点:①顺应自然;②辩证法:事物都有其对立面,对立的双方可以相互转化;③政治主张“无为而治”;典籍:《老子》(《道德经》) 孔子 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政治思想:①核心思想是“仁”;②主张以德治国。 教育:创办私学,主张“有教无类”;注重道德教育和文化知识教育,总结教学规律和方法;注重“因材施教”。 《论语》(由孔子弟子整理而成) 墨子 墨家学派创始人,主张:“兼爱”“非攻”;提倡节俭 孟子 儒家,主张实行“仁政”;提出“民为贵”“君为轻”的思想 荀子 儒家,主张实行“礼治”,明确尊卑等级,以维系社会秩序 庄子 道家,治国要顺应自然和民心;人生应追求精神自由,保持独立的人格 韩非 法家,主张以法治国;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 孙武 兵家,“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著《孙子兵法》 造纸术 蔡伦 西汉时期,掌握造纸的基本方法;东汉时,蔡伦改进造纸工艺;造纸术的发明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之一,促进了世界文化的传播和交流 医学 张仲景 医圣:著《伤寒杂病论》,发展“治未病”思想,发展了中医学的理论和治疗方法 华佗 擅长针灸、汤药、外科手术;发明“麻沸散”、创编“五禽戏” 史学 司马迁 历史巨著《史记》———(鲁迅评价:“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述了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史事 宗教 道教 产生于东汉末期,我国本土的宗教。教派有张角创立的太平道和张陵创立的五斗米道 佛教 世界三大宗教之一;西汉末年传入中国;为中国文化注入新的因素 农学 贾思勰 著《齐民要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 数学 刘徽 “割圆术” 祖冲之 ①数学: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以后的第七位数字;②天文:制定《大明历》 续表 项目 概况及意义 书法 王羲之 ①将书法艺术提高到一个新的阶段;②代表作《兰亭集序》;被誉为“书圣” 绘画 顾恺之 代表作有《女史箴图》和《洛神赋图》 雕刻 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和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 实战演练 1.下列三幅图片中的文物共同反映了 (C) A.文化中心 尽在中原 B.封建盛世 经济繁荣 C.华夏文明 多元一体 D.青铜工艺 历史悠久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三件文物出土的地方分布范围广,各具地域特色,又都是华夏文明中早期优秀器物的代表,故体现了华夏文明、多元一体的特征。 2.相传禹把全国分为九个州,并铸造了象征最高权力的九个巨鼎,后来以“九鼎”比喻分量之重,“一言九鼎”由此而来。迄今世界上出土最重的青铜器是 (B) A.四羊方尊 B.司母戊鼎 C.金缕玉衣 D.秦代刑具 【解析】商朝铸造的司母戊鼎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 3.(2023·亳州期末)风里来,雨里去,不辞辛苦,一心为民。李冰父子率蜀中父老克服重重困难,最终修筑成一座彪炳史册的传世工程,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2 200多年来, 一直发挥着巨大的作用。由此可知该工程 (A) A.造福千秋 B.顺应自然 C.功能齐全 D.结构精巧 【解析】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李冰父子主持在成都附近的岷江上修建的都江堰是一座综合性的水利枢纽,建成之后,成都平原成为沃野,被称为“天府之国”。2 200多年来,都江堰一直造福人民,由此可知都江堰造福千秋。 4.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各抒己见,阐述自己的治国理念,下列选项能体现儒家最理想的国家状态的是 (A) A.近者说(悦),远者来 B.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 C.兼爱、非攻、尚贤 D.事情都在四方,权柄握在中央,圣明君主执掌权柄,四方所有人都俯首听命 【解析】“近者说(悦),远者来”,语出《论语·子路》。意谓近居之民,因政治清明而欢悦;远居之民也都乐于来依附,体现儒家最理想的国家状态。B是道家的主张;C是墨家的主张;D是法家的主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