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7430486

人教版音乐八年级上册 2欣赏《共青团员之歌》 课件(共20张PPT)

日期:2025-04-29 科目:音乐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76次 大小:4182305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人教,音乐,八年级,上册,欣赏,共青团员之歌
  • cover
(课件网) 共青团员之歌 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歌舞青春 教学目标: 1、学会歌曲《共青团员之歌》 2、通过对《共青团员之歌》的学唱,让学生掌握切分节奏的正确唱法。 3、通过学习歌曲,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播放苏联歌曲《喀秋莎》 1917年,列宁领导的俄国取得十月革命的胜利后,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1939年9月1日,德国法西斯袭击波兰,引发了第二次世界大战。1941年6月22日拂晓,德国撕毁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联合其欧洲盟国,北起波罗的海﹑南至黑海,从1800多公里的漫长战线上,向苏联发动了突然袭击,由此,苏联卫国战争开始,打响了一场有史以来最为惨烈的战争。 同年7月15日,德国法西斯攻占了苏联首都莫斯科的门户斯摩棱斯克,开始了莫斯科会战,斯大林命令:“决不后退一步!”。9月,德军封锁了列宁格勒。苏联开始了持续900天的列宁格勒保卫战。一场旷日持久、血雨腥风的巷战开始了。 最凶猛的进攻遇到了最顽强的抵抗。11月7日,冒着德军的炮火,斯大林坚持在红场举行纪念十月革命胜利24周年的阅兵式。参加阅兵式的苏联军队直接开赴前线,投入战斗。 当时的苏联官方海报这样号召:祖国———母亲在召唤!于是,共青团员们穿好军装,拿起武器,集合起来踏上征途,万众一心保卫国家。 莫斯科会战、长达900天的列宁格勒保卫战、库尔斯克战役,历经无数次艰苦卓绝的战役,终于,正义赢得了胜利。1945年5月8日,德国宣布无条件投降。苏联卫国战争以全面胜利而结束。 伟大的战争繁衍了无数的英雄故事,也繁衍出无数扣人心弦的、优秀的文艺作品。作为歌曲,《共青团员之歌》通过共青团员奔赴战场前的内心独白,表示了强烈的抗敌决心和勇于牺牲的爱国主义精神,一经问世就让人过耳不忘,很快成为经典,深受各国人民的喜爱。 背景   《共青团员之歌》把人们带入艰苦卓绝的苏联卫国战争中,道出了苏联人民憎恨侵略战争、绝不向敌人屈服,保卫家园、热爱和平的心声。 在五六十年代的新中国,这首歌曲传遍大江南北,成为几乎每一位中国新青年必备的歌曲,这首歌也成了当时中国共青团员的象征之一 。   该歌曲被很多人认为是苏联列宁共产主义青年团的团歌。    共青团员之歌 简介   阿·加里奇 作词、瓦·索洛维约夫·谢多伊 作曲的《共青团员之歌》创作于卫国战争胜利后的1947年,是话剧《路途的起点》插曲,也是中国人最熟悉的苏联歌曲之一。 音乐知识 进行曲:原为军队中以整步伐、壮军威、鼓士 气的队列音乐。以曲调规整、节奏鲜明为特点。 一般为2/4拍(强、弱)4/4拍(强、弱、次强、弱) 附点节奏 : “·”延长前面音符时值的一半 X · X ↘↗↘↗ 切分节奏 : X X X ↘ ↗↘ ↗ 弱起节奏 : 由弱拍或弱位开始 歌曲分析: 1、歌曲是什么风格? 2、歌曲分为几部分? 3、歌曲的情绪变化如何? 思考: 这首歌曲分为几部分?每个部分的情绪是怎样的? 1、A B 2、A B A A 旋律坚定有力,音乐形象鲜明,表现苏联青年们听到军号发出集合的号令,整装待发,奔赴战场誓死保卫国家的决心 B 抒发了战士们对“妈妈”和“故乡”的深情,表现了共青团员即将奔赴战场的激情和坚定的信念。 大家跟着音乐 共同来演唱歌曲 学了《共青团员之歌》,同学们有什么感悟,说一说,与大家一同分享。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