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7433651

【核心素养目标】1.1.3我们身边的生物学教案2023年秋苏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

日期:2025-09-18 科目:生物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33次 大小:1726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生物学,七年级,生物,苏教版,年秋,2023
  • cover
1.1.3《我们身边的生物学》教案 教学目标 1.核心素养:描述生物学的概念,能举例说出生物学与人类生活的关系以及生物学的发展对社会的影响,形成科学发展观和全局观。 2.科学思维:通过阅读有关生物学发展的资料,能用分析的方法辩证的看待生物学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并对生物学的发展提出创造性见解。 3.实践探究:通过对当前世界面临的各种问题提出较为具体的解决方案。 4.态度责任:关注科学和技术的新进展及其促进作用,积极参与环境保护实践。 教学重点 通过对资料的分析,能提炼出自己的观点,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与参与到个人和社会事件的讨论当中去。 教学难点 让学生独立学会分析资料,同时生生交流、师生合作能真正提出有价值有利于社会的金玉良言。 教学准备 生物科技、当前世界面临的问题等相关资料的收集、PPT 教学过程 导入 1.向学生提问:什么是生物?(有生命的物体叫做生物)包括哪些种类?(生 物包括动物、植物和微生物); 2.讲述:对生物的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6000年前的炎帝时期,炎帝也叫神农,神农尝百草说的就是炎帝,炎帝教大家耕田播种庄稼,遍尝天下百草,教大家区分哪些植物是可以吃的、哪些植物是可以治病的,最后误食断肠草,抢救不及时,死亡,而现在的湖北西北部的神农架就是炎帝在此架木为梯、救人治病的地方,我们都知道这只是一个神话,但可以窥见我国对于生物的研究其实由来以及,但生物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不到300年历史,但发展迅速,对人类的生活影响很大。 新课教授 (一)生物学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让学生根据下列问题,阅读教材P13~P14,思考下列问题:①从衣、食、住、行的角度说说,生物对于人类有何贡献?(衣:棉、麻、毛皮、丝可用于制衣;食:动植物是人类主要的食物;住:建造、装修房屋需要木材、竹材;行:汽车燃烧的石油和煤来源于远古的生物);②什么是生物学?③生物学的哪些知识分别在农业生产、食品生产、疾病诊断和治疗方面有重要作用? 引导学生回忆“生命现象”该部分知识点。 让学生判断医生、园艺师、环保志愿者、酿酒师这些职业需要掌握下列哪些知识: 人体结构与生理的知识、植物的生长发育、生物环境之间的关系、微生物发酵的知识。 生物学的发展对社会的影响 ①袁隆平与杂交水稻 过渡语:很多职业都需要具备一定的生物学知识,还有像营养师、健康管理师、健身教练、保健品销售员等等,生物学在工业、农业、医药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大的影响,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位生物工作者———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袁爷爷,展示资料:所有见过袁隆平的人都觉得他是一个地地道道的老农,皮肤黝黑,长年蹲在田里,但其实袁隆平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城里人,1930年出生于北平协和医院,新中国成立后改北平为北京,他的父母都是正宗的知识分子,有着极高的音乐和外文修养,1953年袁隆平毕业于重庆西南农学院,也就是西南大学的前身,在这样的家世和学习经历下,他却最终选择远离城市,长年待在田间地头研究水稻,这是为什么?1931年—1945年抗日战争爆发,年幼的袁隆平见到受战争迫害而流离失所的百姓,他们中许多人都不能保证每天的口粮,几乎每天都有难民因为饥饿倒在路边,再也没有站起来,在这人间炼狱一般的场景中,袁隆平依旧坚持完成学业,坚持锻炼身体,1959年至1961年中国发生大饥荒,三年久旱,赤地千里,稀见炊烟,遍地饿殍。同学们思考,袁隆平爷爷为何会选择研究水稻? 袁爷爷虽有一肚子的学问,满脑子的灵感,但“杂交水稻”的研究之路并非一帆风顺,请同学们阅读书上P15,思考袁隆平在研究杂交水稻的过程中遇到过哪些困难?他又是如何克服这些困难的呢?一边阅读,一边拿出笔在重要的文字下面做记号。 展示袁隆平语录: 1、不要怕失败。怕失败的人最好是不要搞研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