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劝学 荀子 目录 第一部分———知人论世 第二部分———诵读诗歌 第三部分———字词翻译 第四部分———文本解读 第五部分———课后作业 知人论世 第三部分 知人论世 【荀况】 先秦儒家的最后代表人物,继承了孔子学说,又能扬弃其消极成分,并批判吸收各学派的思想学说,成为先秦朴素唯物主义思想的代表人物。其散文说理透彻,气势雄浑,语言质朴,句法简练缜密,多排比,善譬喻。《荀子》一书共32篇,其中26篇为荀子所著,末6篇或为其门人弟子所记。 荀子(约前313~前238),名况,战国末期赵国人。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时人尊称为“荀卿”,韩非和李斯均是他的学生。 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 诵读诗歌 第二部分 诵读诗歌 木直中绳 槁暴 就砺 参省 须臾 跂 楫 跬步 骐骥 驽马十驾 锲而舍之 金石可镂 螯 蛇鳝 zhòng róu gǎo pù lì cān xǐng yú qǐ jí kuǐ qí jì nú qiè lòu áo shàn 蛟 朽木不折 爪牙 蛇鳝之穴 jiāo zhé zhǎo xué 诵读诗歌 (1)自主诵读,结合注释梳理字词的音和义,读准字音,读清句读,注意重音; (2)男生朗读前 3 段,女生注意听并作出评价;女生朗读最后 1 段,男生注意听并作出评价(评价要从字音、句读、重音、语调等方面入手,说出好在何处?不好在何处?为什么?该怎样处理 ) 字词翻译 第三部分 基础字词 以下为试题样例: 题 1———通假字:輮、有、暴、知、生 题 2———实词:劝、已、金、就、参、省、跂、疾、绝、江河、 假、跬、步 题 3———虚词(一词多义):而 题 4———古今异义:以为、博学、爪牙、黄泉、用心、寄托 题 5———词类活用 : 日、水、上、下、一 题 6———特殊句式 1. 介宾结构后置 :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2. 判断句 :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3. 定语后置 :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4. 固定句式 : 无以:没有用来……的办法 题 7———难句翻译 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 之然也。 字词句的练习活动 注释翻译 君子 曰:学不可以已(yǐ) 。 君子:指有学问有修养的人。 学不可以已:学习不能停止。 君子说:学习是不可以停止的。 原文 翻译 注释 注释翻译 青,取之于蓝 ,而青于蓝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zhòng)绳 ,輮(róu)以为轮 ,其曲中规 。虽有槁暴(pù) ,不复挺 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 则直,金 就砺(lì) 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 青取之于蓝:靛青,从蓝草中取得。青,靛青,一种染料。蓝,蓼蓝。蓼(liǎo)蓝:一年生草本植物,茎红紫色,叶子长椭圆形,干时暗蓝色。花淡红色,穗状花序,结瘦果,黑褐色。叶子含蓝汁,可以做蓝色染料。于:从。 青于蓝:比蓼蓝(更)深。于:比。 中绳:(木材)合乎拉直的墨线。木工用拉直的墨线来取直。 輮以为轮:輮 :通“煣”,用火烤使木条弯曲(一种手工艺)。以:把。为:当作。 规:圆规,测圆的工具。 虽有槁暴:即使又被风吹日晒而干枯了。有,通“又”。槁,枯。暴,同“曝”,晒干。槁暴,枯干。 挺:直。 受绳:用墨线量过。 金:指金属制的刀剑等。 就砺:拿到磨刀石上去磨。砺,磨刀石。就,动词,接近,靠近。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参省乎己:对自己检查省察。参,一译检验,检查;二译同“叁”,多次。省,省察。乎,介词,于。博学:广泛地学习。日:每天。知:通“智”,智慧。明:明达。行无过:行动没有过错。 原文 注释 注释翻译 靛青是从蓝草里提取的,可是比蓝草的颜色更深;冰是水凝结而成的,却比水还要寒冷。木材直得符合拉直的墨线,用煣的工艺把它制成车轮,那么木材的弯度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