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7484780

第7课 八国联军侵华与《辛丑条约》签订 课件(28张PPT)

日期:2024-06-21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52次 大小:16069790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7课,八国联军,侵华,辛丑条约,签订,课件
  • cover
(课件网) 第7课 八国联军侵华与《辛丑条约》签订 2 0 2 3 第二单元 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 2022年课程标准:知道义和团运动和抗击八国联军侵华的史事;结合《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认识《辛丑条约》对中国民族危机全面加深的影响。 时空观念:了解义和团运动兴起和发展概况,了解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爆发、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的基本事实。 史料实证、唯物史观:理解义和团运动“扶清灭洋”口号的反帝斗争性和落后性;分析《辛丑条约》的影响,认识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 家国情怀:感受义和团和清军爱国官兵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了解八国联军野蛮残暴,认识落后就要挨打道理。 核心素养目标 导入新课 20世纪的第一年(1900年),巴黎举行了盛大的奥运会,而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民族是满怀着丧权辱国的屈辱与悲愤跨入20世纪的。 巴黎奥运会海报 八国联军攻占北京 在中国近代史上最可恨的惨剧,莫过于一百年中我们的首都竟三度为敌国占领。在占领期间,敌军的奸掳焚杀之残酷,也是世界文明史上所少见的。 ———唐德刚《从晚清到民国》 ①清政府开放了沿海的各地通商口岸后,传教士和天主教堂大量的出现在中国。 ②西方基督教堂与中国民众之间存在较大矛盾,最终演变为了“教案”。 ③清政府企图利用义和团的势力来打击外国在华势力。 历史背景: 然传教之士贤否不齐,习教之民善良绝少。入其教者往往借势欺凌乡里,鱼肉平民,诈人钱财,占人田产,无所不至。……而民教涉讼之案,地方官几于不敢问矣!因而教焰日张,民气日积…… ———《山东泰安县知县秦应逵禀》 (1)根本原因:19世纪末,帝国主义侵略加剧,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加深 (2)直接原因:外国传教士活动猖獗 一、义和团运动 义和团,起山东,不到三月遍地红。 ———义和团歌谣 义和团由山东、直隶一带的义和拳、民间秘密组织和练拳习武的组织发展而来。 义和团的主要成员是贫苦农民,也有手工业者和城市贫民。义和团战士多头裹红巾、腰扎红带,手执大刀长矛。 1、兴起: 各地义和团运动口号 余栋臣起义 覃培章起义 1898年底 赵三多起义 1898年11月 朱红灯起义 1899年11月 直隶等地 1899—1900年 顺清灭洋 保清灭洋 助清灭洋 兴清灭洋 扶清灭洋 1898年6月 2.口号 扶清灭洋 反映出义和团对清政府的本质认识不清,对它抱有幻想;还具有迷信色彩 扶清 灭洋 鲜明地表达了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的斗争意志;义和团对洋人、洋教以及轮船、铁路等统统排 斥,又具有盲目排外的落后性。 清政府态度的转变: 以“招抚”代替“剿灭” (农历)五月初十日,知太后圣意,颇右(意为重视、偏袒)义和团,欲倚以抵制外洋,为强中国之计。 ———《恽毓鼎庚子日记》,1900年6月6日 原因: 为利用义和团(抵抗洋人) 到1900年夏,义和团已经控制了京津地区 3.发展 欧美画报里的义和团运动 毁坏车站和铁轨 捣毁教堂 砍断电线 引发帝国主义不满,联合发动侵华战争 材料一: “不下雨,地发干,都因教堂遮住天.帝国主义满地街” 材料二:“还我江山还我权,刀山火海爷敢钻。哪怕皇上服了外,不杀洋人誓不完” ———义和团歌谣 4.性质: 广泛群众性反帝斗争组织 英国 美国 英属 澳大利亚 英属 印度 德国 法国 奥匈 帝国 意大利 日本 1900年,美俄法德四国公使照会清政府“限两月以内,悉将义和团匪一律剿除……若于两月以内不能镇抚,则各国联合以兵力伐之。” ———《八国联军志》 二、抗击八国联军 1.八国联军侵华 1900年6月,英、美、俄、日、法、德、意、奥八国组织联军2000多人,在英国海军司令西摩尔的率领下从天津向北京进犯。 列宁:列强“想使人相信,它只是在平定暴乱,帮助合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