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测试卷 (满分:100分 时间:120分) 一、默写(5分) 1. (1)春蚕到死丝方尽,_____。(《无题》) (2)而今识尽愁滋味,_____。(《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3)_____,病树前头万木春。(《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4)人们常引用苏轼词《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的句子“_____,_____”,来表达人生境遇不可能时时完美之意,需从容坦然面对。 二、综合性学习(共14分) 阅读书籍,重在使用好的读书方法。某班级在学习课本“名著导读”板块内容时,总结和整理了阅读方法和助读材料。 (一)【诗题切入,关注意象】 2. 阅读材料,完成题目。(4分) 30年代———《向太阳》、《我爱这土地》 40年代———《土地》、《太阳》 50年代———《启明星》 (选自《艾青诗选》目录) 结合《艾青诗选》目录,我们可以知道艾青诗作中土地和_____是最为重要的意象之一。请再写出一篇艾青的代表作:《_____》 (二)【借助导图,关注情节】 3.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主人公保尔的成长经历如导图所示。将下列各件标志性事件填入图中。(4分) A.解救朱赫来 B.打消“自杀念头” C.铲雪铺路 D.加入骑兵部队 事件一:_____ 事件二:_____ 事件三:_____ 事件四:_____ (三)【举一反三,联想阅读】 4. 艾青的《鱼化石》中有这样一句话:“活着就要斗争,在斗争中前进”,请结合《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内容,联系自身实际,理解这句话中“斗争”的含义并谈谈在当下对我们的启示。(6分) 三、古诗文阅读(共14分) 阅读甲乙两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节选自《醉翁亭记》) 【乙】 亭以雨名,志喜也。古者有喜则以名物,示不忘也。 予至扶风①之明年,始治官舍。为亭于堂之北,而凿池其南,引流种树,以为休息之所。是岁之春,雨麦于岐山②之阳,其占为有年③。既而弥月不雨,民方以为忧。越三月,乙卯④乃雨,甲子又雨,民以为未足。丁卯大雨,三日乃止。官吏相与庆于庭,商贾相与歌于市,农夫相与忭⑤于野,忧者以乐,病者以愈,而吾亭适成。 (节选自苏轼《喜雨亭记》) 【注释】①扶风、②岐山:均为地名,在今陕西省境内。③占:占卜。有年:指丰收。④乙卯:古代用干支纪日。这里的乙卯、甲子、丁卯,分别为四月初二、十一、十四日。⑤忭(biàn):高兴,快乐。 5. 甲文作者是_____(朝代)的欧阳修,我们今年还学习了乙文作者的词《_____》(词牌名)。(2分) 6. 解释下列的加点字。(2分) (1)作亭者谁( ) (2)得之心而寓之酒( ) 7. 翻译乙文中的画线句,注意加点字的意思。(2分) 亭以雨名,志喜也。 8. 【甲】【乙】两文都有对亭子的描述,【甲】文亭子命名的由来是“_____”,【乙】文亭子命名的原因是“_____,_____”。(用原文句子回答)(2分) 9. 下列选项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 甲文由山至泉,由泉至亭,如镜头逐渐拉近,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 B.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是甲文的核心句,说明“乐”是表象,“醉”是根本。 C. 乙文中百姓们起先不担心下雨与否是因为一场春雨让人以为今年是丰收年。 D. 乙文第二段写了官吏、商贾、农夫庆贺下雨时欣喜若狂的场景。 10. 甲乙两文中触发作者的“乐”与“喜”的原因有一定的异同点,请尝试分析。(4分) 四、现代文阅读(共27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问题(13分) 民族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