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回顾上节课学习的《银杯》,你还记得它属于长调还是短调歌曲吗? 回顾短调的含义及特点: 节奏整齐,旋律优美抒情,结构工整,多为叙事性歌曲。 近代一些宴歌、婚礼歌等也属于短调体裁。 主要流行于内蒙古农业地区。 复习:完整演唱歌曲《银杯》 《牧歌》 授课教师: 内蒙古自治区简称内蒙古。 内蒙古有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绚丽多姿的风土人情, 蒙古族传统的群众性集会,有歌舞娱乐、摔跤、射箭 、赛马等比赛项目。 聆听《牧歌》,说说节奏和情绪有何特点? 节奏自由,旋律悠长 这是一首流传于内蒙古昭乌达盟的典型的蒙族“长调”民歌 长 调 节奏自由,旋律舒展、辽阔,句尾悠长, 一般由两个乐句构成。 主要流行于内蒙古牧区。 200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其列为“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 创作背景 据笔者去内蒙古亲自访问专家学者考证,《牧歌》中的旋律源自流传在内蒙古昭乌达盟的一首长调歌曲。 原是一位哥哥为了纪念牧场上被野火活活烧死的妹妹而演唱的长调,曲调悲伤、沉重。 因此该地区的人民认为它是悲歌而很少演唱。但因其有着舒缓、悠扬的旋律, 后被一位音乐工作者将其重新整理、填词改成了描述牧场广阔、安宁美景的长调。 20世纪40年代安波、许直在这首已被改过的长调牧歌基础上做了一定的加工和整理,现教科书中呈现的即是此版本。 《牧歌》受到越来越多的专业音乐家的喜爱,并陆续产生了一批以它为主题的声乐和器乐作品,故其影响日益深远。 聆听音乐,说说该歌曲共分为几个乐句? 两个乐句 聆听音乐,说说该歌曲的曲式结构是怎样的? 一段体(单乐段) 一段体又称一部曲式, 由一个乐段构成, 一般只有一个音乐形象, 一种音乐意境。 学 唱 歌 曲 跟随老师学唱第一乐句 跟随老师学唱第二乐句 跟随音频,完整演唱全曲 仔细观察并思考该歌曲旋律属于什么调式? 结束音为1,因此为五声宫调式 《牧歌》字少腔长、高亢悠远、舒缓自由,宜于叙事, 描写草原、骏马、骆驼、牛羊、蓝天、白云、江河、湖泊。 勾勒出一幅充满生机的草原放牧图, 把草原上美丽富饶的迷人景色展现在人们面前。 长调特点 调式:五声调式 旋律:婉转悠长、起伏大 节奏:宽广、自由 拓展:聆听音乐,说说它的演唱形式是什么? 无伴奏合唱 什么是无伴奏合唱 不使用乐器伴奏的人声合唱称为无伴奏合唱。 瞿希贤(1919年~2008年)女作曲家。上海人。 中国音协第四届副主席、中国电影音乐学会顾问、 中国音协儿童音乐学会名誉会长。 自幼爱好音乐。 1944年毕业于上海圣约翰大学英文系, 1948年毕业于上海国立音专作曲系, 毕业后曾任北平艺专音乐理论系讲师。 曾从师于弗兰克尔(德籍教授)、谭小麟教授等。 解放后,长期在中央音乐学院音工团和中央乐团创作组工作。 勤奋多产,题材宽文,风格多样,音乐语言清新生动,刚柔兼备, 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艺术独创性。 代表作品:《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无伴奏合唱《牧歌》。 1954年,瞿希贤以蒙古族民歌《牧歌》为主题旋律,运用和声变奏手法将其改编为一首无伴奏合唱曲,并将原曲4/4拍改为2/4拍,定为降G调。海默为之填了新词,着意于牧民对故乡的眷念、对幸福生活的赞颂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 就改编这首合唱,瞿希贤这样说:“我在构思上偏重写意,偏重在整体上写大自然的美,写人和大自然融合的和谐感”。 瞿希贤改编的无伴奏合唱《牧歌》,现已成为我国合唱作品中的精品。 创作背景 欣赏无伴奏合唱《牧歌》,感受歌曲不一样的魅力 感 谢 聆 听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