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7506975

福建省上杭县紫金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无答案)

日期:2024-06-16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11次 大小:315885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福建省,次月,答案,试题,历史,第一
  • cover
紫金中学 2023–2024 学年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 七年级历史 (答题时间:60 分钟 满分:100 分) 一、选择题(1 题 2 分,共 28 题,56 分) 考古发现是了解原始社会历史的重要依据。以下图片为北京周口店龙骨山出土的考古遗存,其中可 以作为北京人用火证据的是( ) ①烧骨 ②石器 ③洞穴中的灰烬 ④ 骨 针 A.①④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中国是农业大国,农业生产具有悠久的历史。如果要考证中国是世界农业起源地之一,下列史料最 可信的是( ) A.山顶洞人遗址中发现的骨针 B.河姆渡遗址出土的稻谷C.良渚遗址出土的玉琮和玉璧 D.炎帝教民开垦耕种的传说 下图是中国新石器时代的两种房屋复原图,造成其样式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 半地穴式房屋 干栏式房屋 A.不同地区人们的审美观念 B.不同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水平C.不同地区的文化繁荣 D.不同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 梁启超写道“太古以来,诸族错居,接触交通,各去小异而大同,渐化合以成一族之形,后世所谓诸 夏是也”材料反映了华夏族的形成是( ) A.不同民族交往、交融中形成 B.一个民族在不断演化中形成C.部落与部落战争合并中形成 D.部落与部落间交通非常便利 北京人的发现、原始的农耕生活、人文始祖、尧舜禹的“禅让”,如果把它们组成一个学习单元,单元主题应该是( ) A.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起源 B.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C.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D.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史记·夏本纪》记载了明确的夏代世系,民间流传着大禹治水的传说。但因史料匮乏,夏的存在倍受质疑。随着二里头遗址的考古发现与研究,夏朝得以确认。最新发现的二里头都邑多网格式布局(见 图),宫城位居中心,四周有贵族居住的夯土建筑和墓葬。二里头都邑多网格式布局的发现,可以证明夏朝( ) A.等级有序,阶级分化 B.王室衰微,诸侯争霸 C.轻徭薄赋,休养生息 D.繁荣开放,盛世气象 “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大夫有贰宗,士有隶子弟,庶人工商各有分亲……”“普天之下莫非 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这两段话反映的是( ) A.夏朝的“家天下” B.西周的分封制 C.秦朝的郡县制 D.西汉的“大一统” 通过分封制度,“周人终于建立了一个拥有广袤领土的强大国家”,使西周王朝的统治触角伸向了遥远 的地方。这体现了分封制( ) A.扩大统治范围 B.增加王室收入 C.导致王室衰微 D.稳定政治局面 《三字经》有云:“夏传子,家天下;四百载,迁夏社。汤伐夏,国号商:六百载,至纣亡。周武王, 始诛纣;八百载,最长久。”这段话反映的主题是( ) A.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 B.早期国家的产生 C.华夏认同观念的扩展 D.早期文明的起源 考古发掘是了解史前时期历史的重要途径。下列出土于我国不同地区的玉器文物可以印证中华文明的 ( ) A.先进丰富 B.稳定发展 C.多元一体 D.民族交融11.下图是保存在中国各地博物馆的青铜器,这些信息表明商周时期的青铜器( ) A.造型优美 B.体积庞大 C.用途广泛 D.铭文众多 “家”是由“宀”和“豕”(猪)组成,表示一个家庭必需要有房子和畜禽。根据甲骨文的造字特点,说 出“家”字属于下列哪一类( ) A.会意 B.象形 C.形声 D.假借13.观察下列图片,从图 1 到图 3 的变化主要说明了( ) A.夏商周时期的主要农具是耒耜 B.中国传统农业的精耕细作C.商朝时期铁农具广泛使用 D.农业生产工具的不断改进 在春秋时期,人们起名字往往把“牛”和“耕”连在一起,如孔子的弟子司马耕,字子牛;晋国大力士姓 牛,字子耕。此外,《论语》中也有“犁牛之子驿且角”这样把“耕”和“牛”连用的句子。这种现象体现了 ( ) A.牛耕在春秋时期已经出现 B.牛耕在春秋时期已全国普及C.人与自然和谐共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