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7522118

3.1 人体的免疫应答 作业检测 (Word含解析)2023-2024学年高中生物学苏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日期:2024-06-26 科目:生物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30次 大小:432368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必修,选择性,2019,苏教版,生物学,高中
  • cover
3.1 人体的免疫应答 作业检测 一、单选题 1.下列与免疫系统组成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扁桃体、淋巴结、胸腺、脾、脊髓均属于免疫器官 B.胃液、唾液中的杀菌物质均属于人体抵抗病原体的第一道防线 C.淋巴细胞包括B细胞、T细胞和吞噬细胞 D.抗原、抗体、细胞因子和溶菌酶都属于免疫活性物质 2.人体免疫有三道防线,其中第三道防线是特异性免疫。下列有关特异性免疫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主动免疫包括人工主动免疫和自然主动免疫 B.非蛋白质类的抗原进入体内不能引发细胞免疫 C.记忆细胞分裂、分化之前不需要吞噬细胞和辅助性T细胞的参与 D.首次侵染人体的任何病毒均会被体内某种淋巴细胞识别 3.DC 是一种树突状细胞,能高效地摄取、加工处理和呈递抗原;T 细胞表面的 PD-1 和癌细胞表面的 PD-L1 结合后,使其无法识别癌细胞,导致免疫逃逸。“PD-L1”蛋白是一种免疫逃逸蛋白,让人体免疫系统产生“这是好人”的错觉;来那度胺是一种新型免疫调节剂,临床用于肿 瘤的治疗;骨骼肌细胞可通过分泌不同的细胞因子 IL-23、IL-10 对免疫细胞的活性发挥调控作用。关于以上事实推测正确的是(  ) A.DC 是一种神经细胞,可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控制特异性免疫 B.一种抗体只能结合一种抗原,但一种病原体可能和多种抗体结合 C.来那度胺可能增加了 PD-1 和 PD-L1 的结合进而增强了 T 细胞的活性 D.IL-23、IL-10 等细胞因子作为信号分子只作用于 B 细胞表面受体发挥作用 4.2021年5月,国药集团生产的新冠疫苗被世卫组织(WHO)批准列入“紧急使用清单”有效填补了全球疫苗供应缺口。该疫苗是灭活病毒疫苗,为达到良好的预防效果,需间隔一定时间先后接种2次。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该疫苗预防效果好是因为它属于抗体 B.初次接种者体内的T细胞会参与免疫反应 C.机体产生的特异性抗体不是由效应T细胞产生的 D.二次接种的目的是使机体产生更多的抗体和记忆细胞 5.下列关于人体中蛋白质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机体某些细胞产生的抗体可结合相应的病毒抗原 B.肌细胞中的某些蛋白质参与肌肉收缩的过程 C.蛋白质结合Mg2+形成的血红蛋白参与O2运输 D.细胞核中某些蛋白质是染色体的重要组成成分 6.我国科研人员发现了一类由细胞膜包被形成的新的细胞器———迁移小体,该迁移小体与细胞迁移、细胞间信息交流有关。细胞迁移导致TSPAN4蛋白及胆固醇在细胞局部高度富集,增大了富集区域膜的弯曲度,从而形成迁移小体。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迁移小体的形成说明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 B.迁移小体释放后可能会被周围的细胞吞噬后被溶酶体降解 C.迁移小体中可能含有细胞因子等信号分子 D.抑制TSPAN4蛋白的合成,可能会抑制癌细胞扩散 7.奶牛的一生伴随着细胞的增殖、分化、衰老和凋亡。下列有关细胞生命历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奶牛神经细胞有细胞核,通过增殖增加细胞数量 B.造血干细胞分化形成幼红细胞时遗传物质改变 C.奶牛成熟红细胞衰老后染色质收缩,表达受影响 D.细胞毒性T细胞使病毒感染的细胞裂解属于细胞凋亡 8.烧伤、创伤等伤口处常因铜绿假单胞菌 (Pa) 而导致感染。在Pa 感染部位可检出大量丝状噬菌体 (f),f 侵染Pa 并随Pa 的分裂传递给子细菌,但f 的增殖和释放不引起 Pa的裂解。研究者将等量的无f 侵染的Pa 菌株 (P)和被f 侵染的Pa 菌株 (P1) 分别接种于小鼠伤口,结果如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在感染部位,吞噬细胞会发挥非特异性免疫功能 B.由此可见, f 能够促进Pa 引起的伤口感染 C.受伤前给小鼠注射f 的表面蛋白,可能降低P1 造成的伤口感染率 D.被f 侵染的Pa 菌株可激活细胞毒性T 细胞的活性,并被其裂解 9.人类核糖核酸酶A(RNase A)具有多个家族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