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7530814

【新课标】粤教花城版八上第三单元《托塞里小夜曲》《草原之夜》课件+教案+素材

日期:2025-04-08 科目:音乐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82次 大小:18696692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单元,教案,课件,草原之夜,托塞里小夜曲,第三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花城版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托塞里小夜曲》《草原之夜》教学设计 课题 《托塞里小夜曲有》《草原之夜》 单元 三 学科 音乐 年级 八年级 教材分析 小夜曲起源于欧洲中世纪骑士文学中的爱情歌曲。多为青年人于黄昏、夜晚徘徊于恋人窗前演唱(奏)的独唱曲或独奏曲。音乐情绪缠绵委婉,多用吉他或曼陀林伴奏。 18世纪中叶,作曲家创作的供室内乐队或管乐器演奏的组曲,也称作小夜曲。其音乐风格近似于嬉游曲或遣兴曲。它常常用于晚间娱乐活动。《托塞里小夜曲》,世界名曲,又名《叹息小夜曲》,是意大利作曲家、钢琴家恩里克 托塞里(1883-1926)根据西尔韦斯特里的一首诗谱写的歌曲,并作为其代表作而广为流传。传说是作曲者为自己不幸的爱情而作。旋律缓慢轻柔,流露出深深的哀伤,常被改编为提琴独奏曲和管弦乐曲。《草原之夜》以蒙古民歌旋律为主的乐曲集,曲调高昂奔放,马头琴的特有音色把人们带进了广阔的草原,使人们仿佛置身蓝天白云之间,大草原恬静、深远的歌曲令人心驰神往,歌曲亦舒亦缓,款款深情,在这美丽的中秋夜色中,勾起人们对大草原的深深眷恋之情。《草原之夜》是一首描绘夜色的歌.旋律围绕着中低音区的主音上.歌词、节奏比较宽松。小的曲调波浪优美精湛的腔调形成优雅细腻的韵味。形成了非方正的结构。第二句提高了一个8度,最后用拖腔停在了主音上采用了自由延伸旋律手法。 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有更高的审美需求,同时有一定的理论知识基础,愿意探索不同类型的音乐,也有一定的鉴赏能力。本节课采用模唱、欣赏等教学手段,让学生能直观地欣赏和体验音乐,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愿意进一步探索音乐世界。 学习目标 审美感知:在反复聆听《托塞里小夜曲》《草原之夜》的过程中,感受小夜曲的音乐风格特点,记住其美妙的主题旋律。艺术表现:能够用自然的声音演唱主题旋律和歌曲创意实践:能对比聆听,说出不同版本音乐作品的异同。文化理解:理解小夜曲这一音乐体裁,并能理解情爱作品所表现的音乐特征。 重点 在反复聆听《托塞里小夜曲》《草原之夜》的过程中,感受小夜曲的音乐风格特点,记住其美妙的主题旋律。 难点 能对比聆听,说出不同版本音乐作品的异同。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1.教师播放《托塞里小夜曲》的视频,组织学生听赏乐曲,思考这首作品的体裁。2.教师介绍这首作品的体裁是小夜曲,并介绍小夜曲。 1.听赏乐曲,知道这首作品的体裁吗?2.了解小夜曲体裁。 通过聆听作品,知晓小夜曲体裁,为听赏其他作品做准备。 讲授新课 1.教师出示《托塞里小夜曲》主题乐谱,组织学生哼唱A、B主题旋律:说一说旋律有什么特点?2.教师播放《托塞里小夜曲》音频,组织学生完整聆听,思考: (1)作品的情绪是怎样的? (2)音乐给你的感觉?3.教师简单介绍:这首“小夜曲”其实是一首失恋的歌曲,但是改编为乐器演奏后却呈现另一种风貌,原来由男高音演唱的悲若激情减弱许多,音乐反而变成一种纤细唯美的情调。4.简单介绍作者5.教师播放《草原之夜》音频,出示乐谱,组织学生聆听歌曲,思考:(1)歌曲的演唱形式?(2)是哪个地区的小夜曲?6.教师播放伴奏,组织学生跟随音乐,轻声哼唱,体会草原音乐之美7.教师简单介绍歌曲创作背景:草原之夜》是1959年拍摄的大型彩色纪录片《绿色的原野》中的插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定为世界著名小夜曲,也是中国民歌经典,至今久唱不衰。这是一首深为群众喜爱的中国式的小夜曲。8.教师组织探究活动:(1)播放廖昌永演唱的《草原之夜》(2)播放刀郎演唱的《草原之夜》对比说一说不同的感受。9.教师引导学生进一步对比《塞托里小夜曲》与《草原之夜》两首小夜曲的异同?10.课堂小结11.布置作业 1.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