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7547100

第17课 二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教学设计】(表格式)

日期:2024-06-16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39次 大小:2368051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17课,战后,资本主义,新变化,变化,教学设计
  • cover
第17课《二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教学设计 教学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情境—探究—感悟”教学模式是一种感受性学习方式。这一模式的基本思路是教师在教学中以教材为基础、以课标为导向,把所讲教材的内容编制成有序的知识信息,辅助多种手段,如文字、漫画、图表等创设情境,让学生自己走进历史,综合自己已有的知识观点、看法、认识和态度、情感,最后得出结论,获取历史的启迪,以此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教学背景分析 课题及教学内容分析本课是统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五单元《二战后的世界变化》的第2课,介绍了二战后资本主义的变化。本课内容共有三个子目:“欧洲的联合”“美国的发展与日本的崛起”“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第一个子目“欧洲的联合”,介绍了二战后西欧经济恢复和发展的原因及发展阶段,欧洲的联合经历了由经济联合到政治联合,由欧共体到欧洲联盟的过程,欧洲联盟后来成为国际政治经济舞台上的重要力量,推动了世界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第二个子目“美国的发展与日本的崛起”,分三个阶段介绍了美国的经济发展历程,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经济持续发展,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日本在美国扶持下,利用内外有利条件,制定适当经济政策,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第二经济大国。第三个子目“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介绍了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由提供救济,调整政策,到建立比较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这一制度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社会矛盾,但不能解决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学生情况分析 九年级学生经过将近三年的历史学习,已经养成较好的学习习惯,并具有一定的分析和判断能力。同时,他们对世界史比较感兴趣,这些都有助于他们在课堂上积极参与、研读材料、合作学习。但是他们又面临着中考的压力,学习时间紧,学习任务重,课后留给历史的时间少之又少,所以需要通过教学设计提高课堂效率、提升学生能力。 教学目标 1.能够通过识读图表,概述二战后西欧经济恢复发展的原因及发展阶段;能够通过阅读课本,归纳西欧走向联合的过程及其影响(素养目标: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2.能够通过识读图表、阅读课本内容,概述美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及其原因(素养目标: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3.能够通过研读文字、图表材料,探究二战后日本崛起的原因及表现,找出二战后西欧和日本经济发展的共同原因,概述值得中国借鉴的经验(素养目标: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4.能够通过阅读课本内容、运用有关材料,梳理社会保障制度建立与发展的过程,明确西方国家实行社会保障制度的目的,一分为二地评价西方国家的社会保障制度(素养目标:唯物史观、史料实证、历史解释)。5.能够在本课内容的学习基础之上,概述二战后资本主义发展的新特点(素养目标:历史解释)。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欧洲的联合、美国的发展、日本的崛起、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教学难点二战后资本主义发展的新特点 教学资源和教学方法 (一)教学资源 历史图片、历史地图、文字材料、多媒体课件等(二)教学方法 讲授法、史料研读法、讨论法等 板书设计 第17课 二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西欧:欧盟(欧洲一体化) 马歇尔计划 第三次科技革命美国:新经济(全球化、信息化) 社会保障制度 非军事化和民主化改革 国家干预经济日本:第二经济大国、谋求政治大国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复习导入:20世纪30年代以来资本主义世界遭遇了哪些挑战?材料:当时,世界各地,尤其是西欧国家,存在一种社会正处于全面崩溃的危机感。对此,这些国家有两条可供选择的道路:一是资本主义,一是共产主义。———摘编自梅尔文·莱夫勒《冷战是如何开始的》过渡:二战结束后除了美国以外的资本主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